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草木川 > 正文 第三章 正面交锋
    议政的朝堂并没有非常宽敞,武将的大嗓门发出的声音似乎都装不下,文臣武将难得如此齐整。

    “歧凉c临河两地平伏乱党,叛军首领三人已经被杀,“贺拔凉顿了一下,有点忘词,偷偷看了眼尔朱云,尔朱云看出了他的表情,知道事前怎么祝福都没用,只好微微耸了耸肩,示意他随意就好,“缴获粮草几万斤吧,兵器也差不多几千件,顽抗叛军都已经杀掉,懂事的收归了。”

    贺拔凉一直是个浆糊脑袋,只知道打仗猛冲,最讨厌清点之类的细活也从来都不管,后半句讲的乱七八糟,还好拓跋同早都习惯这样子了,也不以为意,这并不是尔朱云第一次带兵平叛,每一次的解决都是大同小异,地方部族不懂事闹腾闹腾,只要亮一下拳头,自觉就会做鸟兽散。

    “尔朱将军此番平叛有功,应得大赏,”拓跋同和蔼的看着眼前英气勃发的晚辈,“想要什么封赏尽管开口吧。”

    “臣平叛是为陛下效劳,这是臣应当做的,”尔朱云很礼貌的回应着,口气就像一个普通的汉人臣子,“臣只求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烁忠心,我是知道的,”拓跋同的眼光投向了崔昭,而后者很知趣的也表现出了赞许的神色,“但是有功就要领赏,这是咱们的规矩,尽管开口吧。”

    “既然如此,臣斗胆有建议想要呈上,”尔朱云耐不住性子了,把自己想要的抛了出来,“近来听说刘宋家主病重,似乎此次性命堪忧,消息可靠。刘宋乱党起家据南方一带胆敢称帝,简直不自量力,臣肯定陛下首肯臣带病前去讨伐,为我大魏平乱拓土。”

    “天烁到底是武家出身,有此雄心,实在是我魏国大幸,”拓跋同对着尔朱云表扬一番,他早都知道尔朱云会说什么了,等到今天才挑明,自然是要等另一位主角的意见,“只是出征伐宋就并非讨赏这么简单了,不知道各位爱卿有何见解?”

    尔朱云没有转脸,但是透过拓跋同目光所向,尔朱云也能猜到他想问谁的意见。

    “陛下,”不出意料,预期中的人开了口,“臣以为,尔朱大人有心为我魏国出征伐宋,忠勇兼备,理应支持。”

    听到这话,尔朱云忍不住好奇的转过了脸,和崔昭的眼睛正好对了上,他没有反对,尔朱云很意外。

    “嗯,”拓跋同也难免有一点意外,他看了眼其他的文臣,“其他大人意见呢?”

    “臣以为,刘宋狡诈,现在放出消息不可轻信,”总还是有人沉不住气,尔朱云皱了皱眉头,看清了发言的人是卢韦,是个保守的人,不足为惧。

    真是讨厌啊,早知道有人会这么说。

    “臣以为卢大人言之有理,今年恰逢大旱,庄稼歉收,农户多半维持自己口粮已经很艰难了,如果再兴兵怕是会伤了民生。”出头鸟已经站了出来,附以的人开始跟上了。

    “臣以为两位大人都有道理,何况北方柔然并不安定,西境赫连贼子也时常骚扰,恐怕贸然出兵边境会有变数。”

    “臣以为陛下刘宋宵小不过是虚张声势,陛下可以先下诏书晓以大义,以示恩威,刘宋臣民感念陛下恩泽,必然心有所动”

    越说越扯淡了。

    尔朱云和崔昭心里都冒出同一句话。

    提出倡议遇阻是意料之中的,尔朱云很清楚这些朝内大臣心里都是什么鬼主意,圣上仁厚,一直主张的是以德服人,最近这几十年里对各大士族分外拉拢,也算是养起了不少娇贵的文臣,这些人贪生怕死,除了算计和眼前的蝇头小利什么都不在乎。

    “怎么那么怂啊?”贺拔凉嘟囔着,腿有点麻,自己也有点昏昏欲睡,很想大声讲出来,但来之前尔朱云千叮万嘱过不能讲话,他也只是嘟囔,这个统兵大将勇猛异常,脑袋实在不是很好使,他眼巴巴的看着尔朱云,期待着他能说点什么。

    “各位大人,”尔朱云终于还是忍不住打断了又一名老臣名为意见实则絮叨的长篇大论,“是担心打不过么?”

    “天烁能干,大家都知道,”拓跋同先否认了这一点,“肯定不会输,但是老百姓日子不容易。”

    “老百姓想过的舒服点,需要更多的地,需要更多牛羊和粮食,”尔朱云试图说服这个亲切的长辈,但他也很清楚这个长辈是不容忤逆的陛下,“打赢了刘宋,才能有。”

    “刘宋的百姓,也是百姓,”刚才没有出声的崔昭突然补了一句,但马上又没有再多说下去。

    “是啊,天烁,”拓跋同点点头,“真要统领天下,就要有容得下天下人的胸怀。”

    真的什么都容下,何必打呢?干脆等着什么好处都有别人让给你好了。

    “那陛下是否可以允许我试试呢?”尔朱云到底还是想过的,把自己压箱底的设想翻了出来,“至少先试探性进攻河洛,若是成功,那是最好,如若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

    “嗯,天烁你有多大把握,”拓跋同露出了细微的心动的神色,“需要多少人马?”

    “只要禁军子弟就够了,”尔朱云并不想再罗嗦太多,“成了,就请陛下恩准我继续,若是不成,我甘愿任何责罚。”

    拓跋同沉默了一下,看了眼崔昭,对方却只是低头沉思的样子,没有丝毫搭话的意思,视线再扫向其他臣子,老贵族们几乎都打着哈欠,壮年将领有点迷茫的互相打量,文臣却多半都是不以为意的神色。

    在这么尬聊下去就是不了了之了,拓跋同轻轻的咳嗽了一下,考虑怎么把话抛得更明白点。

    “陛下,”崔昭开了口,“可否容微臣讲些别的?”

    “崔老师请讲,”拓跋同很高兴,他现在很想听崔昭的意见。

    “最近走了走西南边,”崔昭很平淡的把话题扯出去八百里远,“今年天气有点冷,之前秦岭南侧多少有些竹子,这些天看来却都败了,怕是冬天会早点到,今年北方御寒的事务恐怕得早点。”

    “哦,是吗,”拓跋同怔了一下,以为话里有话,“崔老师看,怎么安排好?”

    “早些时候贴出公示,通报各地官员,让早做储粮,多囤积御寒的物资为上,”崔昭想了一下,转眼看卢韦,“当然还是卢大人最清楚些,我也就是进来留意到而已,随口一提。”

    “崔大人心思缜密,”卢韦很夸张的一拍脑袋,似乎确实是想了起来,“不说我倒还忘了,按历法今年确实应该是个寒冬,真得早做打算。”

    拓跋同有点失望,崔昭真是中立的一点立场都不带,除了扯开话题之外没有说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出征的话题很轻松的被扯到了民生的问题,拓跋同爱民的调子太清楚,诸位文臣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开始讨论方案,完全把尔朱云丢在了一边。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