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盼回眸 > 正文 第295章
    第295章风波起

    张曦相信顾青云的话。

    今日这场宴会,张曦再迟钝,也猜到了一二。

    无论第一场联句,第二场投壶,第三场射覆,还是第四场音律和奏,全场最出彩的人,无疑是傅宣,而这场宴会的令官之一,就是他父母,其母崔氏,又是傅侍中的堂妹,即大姐夫崔阳的堂姑。

    他年才十四,工于诗赋,素有美名。

    他出身清河傅氏。

    两家门第相当,又是旧姻世交,不谈个人喜好,他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对象。

    在那一辈子,纵使张崔两家交恶,她与傅沅傅宣姐弟俩没有交集,但傅宣依旧阿耶相中的女婿,只是那时,她根本没放在心上。

    “怎么了,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八娘张昑亲自送了傅确和崔氏一家子出了门后,回了自家院子,进了西厢房,见到小妹抱着个小隐囊趴在案几上。

    张曦喊了一声阿姐,因没有旁人在,她没有起身。

    张昑朝着身边陈妪使了个眼色,让她带人退下,然后走过去,在张曦身侧坐下,“坐直身,你这样,要是让阿摔看到,又得一番说教。”

    “他不是没在嘛。”张曦瘪了瘪嘴,她来崔府后,才知阿摔跟着崔侍中进宫参加宴会了,那日大姐的话,明显是诓她的。

    不过,还是坐直了身,转头对着大姐张昑直言道:“阿姐,我不喜欢傅十九。”

    张昑脸上的笑容一滞,瞧着小妹说这话时,如同喝白开水一般平淡,反倒衬得她有些措手不及,“那今日场中诸位小郎君,你中意谁?”

    “阿姐,我才十二,阿耶都说,待我及笄之后再成亲。”

    “成亲自然要放在及笄之后,但有相中的,可以先定亲。”

    张曦的沉吟半晌,才回道:“这事,你可以去问阿耶。”如果定亲的对象是阿顾,她自然是希望越早越好,可如今,她的阿顾,早已人事皆非。

    所以,她心底里是不愿意这么早定亲的。

    她想等转机,她想等阿顾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去,偶尔也想过,要是回不去,她该怎么办,在那一辈子里,她要是执意起来,阿耶或许能同意她出家为女冠,但这一辈子里,因为有阿娘大姐在,这个避开嫁人的主意,肯定行不通。

    尤其大姐张昑,不是她撒娇就能说服的。

    无法避开,那么她终究要嫁人的,张曦只要想到这,心里就乱糟糟的,所以她才会答应阿耶,与顾青云定亲。

    另一方面,她要是定亲了,阿耶对净空就不会那么防备了,或许净空就能回洛京,她盼着净空能早日回洛京。

    相比于那一辈子,阿顾从未出过洛京。

    这一辈子,他走出洛京,一路南下,看了许多名山秀川,自然美景,但两年了,他出去两年了,她有点想他了。

    “前些日子,我见过阿耶,阿耶相中的人选,就是傅十九。”张昑盈盈笑道,而且她阿家郑氏,还想着做这个冰人,“难不成阿耶改主意了。”

    张曦颔首,“是改主意。”

    “那是谁?是不是今日场中人?”

    “阿姐,今日场中,长得最好看的人是顾家二郎。”

    “你看中了那个绣花枕头。”张昑大吃一惊,又皱了皱眉头,“除了那张脸,他可一无所长。”说完,她又想起,前几日小妹跑去平康里抽了那人一鞭子的事。

    估计就是因为在意,才会这么去做的。

    一想到小妹这么上心,她心中尤为不喜,“阿眸,你还小,看人不能看脸。”

    “可我就是看中了那张脸。”张曦理直气壮道,然后故意语带惋惜,“其实,方三郎长得更好,只是他年纪太大了。”

    张昑想了半天,才想起方三郎指的是方意,当即就是变了脸色,神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阿眸,你说的对,他年纪太大了,你和顾家二郎年岁相当,刚刚合适。”得赶紧打消小妹的念头,这么一对比,顾家二郎好歹是士族子弟。

    听了这话,张曦乖巧地应了声好,“我听阿姐的。”

    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她那一辈子是真蠢,一往直前,没想过迂回,使得阿耶和大兄整天把阿顾与那些士族子弟作对比,可不显得阿顾薄弱,难以入眼。

    这一辈子,因为有净空,有方意作对比,再加上阿公顾跋任了尚书府的长史,顾二郎的身份,已勉强能够入得阿耶和大姐的眼。

    ——*——*——

    五月石榴花胜火,绿树成荫子满枝。

    中旬时,大兄张昕带着大侄儿阿诚回了洛京,因着天气炎热,大嫂杨昭训的灵柩没有随同,依旧停放在秦郡。

    “……我想过了,临平的灵柩先寄放在长安法华寺,三年后,冬日里我再扶灵回清河,葬入清河祖坟。”

    “你自己安排。”张婴听了儿子的话,没有反对,只是提醒道:“这次让你回京,一是因为阿诚,另一个原因,是你阿娘让你回来,再娶的话,你有没有中意的人?”

    “阿耶,临平她刚去,我哪里会有什么中意的人,这事三年后再说。”

    张昕神色黯然,阿容嫁给他后,俩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孩子,疾医说,她的身体小时候受过损伤,不易有孕,这几年,阿容吃了很多药,好不容易,去年才怀上,他们高兴了好一阵子。

    阿容说过,张家子嗣单薄,她要给他多生几个孩子。

    不过,因为她的怀相实在不好,他和阿容说过,只生这一个。

    言犹在耳,人却不在了。

    她难产,阿诚生下来,身体就有些不足,接了阿耶阿娘的信,好不容易等阿诚的身体好了些,他才启程,带着儿子回洛京。

    “你想守三年孝?”张婴问道,很明显不同意。

    张昕摇头,守孝三年不合礼制,“没有,我只是希望三年后再续娶,临平刚走,阿诚身体不好,我暂时没有其他心思。”

    “阿诚的事,你不用担心,”

    张婴说到这,顿了一下,“过几天,我带阿诚进宫,临平的封地会由阿诚继承,只是你带着孩子,终归不方便,你大姐同意了,阿诚以后交由她抚养。”

    “好。”张昕答应了。

    张婴打量着面前的长子,这六年间,长子只回过一次京,大约是有了孩子,又做了一郡之长,瞧着比三年前,更显沉稳了,然而眉宇间的沉郁,也很明显。

    年少夫妻,中道相离。

    长子和临平的感情很好,这一朝人去了,怕是得颓废一阵子。

    ——*——*——

    因阿诚回来的这几日,张曦常在一旁照看,几日下来,阿诚对张曦一点都不认生了,所以,这一日下晌,张婴带着他进宫里,把小女儿张曦也带上了。

    “阿诚喜欢你,你抱着他,一起去。”张婴说着,又道了句,“正巧,你有好久没进宫了,宫里的新平,一直念叨着你。”

    “她都要和圣上定亲了,哪有功夫念叨着我?”张曦才不相信这话,估计是杨太后想她进宫。

    如果她没记错,圣上宇文赞急着想称政,却又不乐意娶新平,以杨昭训年纪小为由,先定亲,等她及笄后了再迎娶,张曦觉得,宇文赞这个缓兵之计,一点都不高明。

    他连样子都不愿意做。

    宫里的人都知道,他不喜欢杨昭训。

    但杨昭训又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侄女,自己养大的侄女做皇后。

    “别胡说。”张婴瞧了小女儿一眼,叮嘱道:“宫里的事,没有定下来,你就不要乱猜测。”

    “大家都知道的事,哪有乱猜。”张曦回道。

    “走吧。”张婴带着小女儿和长孙上了马车,阿诚的乳母陈氏和傅姆王氏,坐了后面一辆马车,其中王傅姆,即是大嫂杨昭容以前身边的那位王傅姆,大嫂死后,她的那些仆妇婢女,全部留下来照顾阿诚。

    从左掖门进宫。

    乘了肩舆,一路通行无阻直达弘德殿。

    早有人作了通传,大殿内杨太后一见他们进来,连行礼都没让,“快点,把孩子抱给我看看。”

    张曦喊了声娘娘,走向前,把阿诚递给杨太后。

    杨太后接过孩子,仔细瞧了瞧,“倒是长得有几分像阿容,这鼻子长得像我。”还特意伸手点了点阿诚的鼻子。

    张曦初一见阿诚时,觉得他像大兄,如今听杨太后这么说,好像嘴唇下巴,又有大嫂杨昭容的影子,至于鼻子,张曦真没有看出来。

    大约新换了个怀抱,阿诚不习惯,有些不安份地挣扎了一下,一双如葡萄一般墨黑的眼睛盯着张曦直转,朝着她咿咿呀呀直叫。

    手臂朝着她直挥,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这孩子倒是和你亲。”杨太后含笑道。

    “这几天,我时常抱他,所以比较熟悉我。”张曦瞧着杨太后没有松手的意思,于是没有去接。

    杨太后这会子目光转移到张曦身上,才发现她的变化,“清妃,你是不是长高了?”

    张曦点头,“比过年那会子,长了两寸。”

    “倒是比新平高了一些。”

    一听这话,张婴提醒道:“你别把她们俩比较了,新平听到这话,估计又得闹了。”说完,又问道:“新平,今日怎么不见她?”

    “去了宣政殿那边。”杨太后随口道了句,一想到这,她也有点头痛,儿子不喜欢侄女,她可以让他们定亲,让他们成亲,却无法强迫儿子喜欢侄女。

    在她眼里,侄女杨昭训自然是顶顶好。

    这也就罢了。

    杨太后望着面前的张曦,容貌渐渐长开,哪怕脸上还有些婴儿肥,却依旧难掩姿色殊丽,除了容貌,连带气质都肖似其父,一双杏眼如同阳光下的一泓泉水,明亮而清澈,伴随着波光闪烁,透着几分灵气。

    张曦全身上下,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这双眼睛,却又不得不承认,这双眼睛让她添了一抹光彩,增色不少。

    豆蔻年华,异样的鲜活。

    难怪儿子会上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如若儿子只是简单的淑女之思,她或许能够接受,怕就怕,儿子存了别的心思,她那个儿子,如今心也大着,所以,她不会容许有变。

    这件事,她还没敢和张婴说。

    杨太后和张曦逗了好一会儿孩子,直到阿诚困了,张曦才从杨太后手中接过他,由宫人领着,抱着回了光华殿。

    大殿内,她一离开,杨太后就遣退了宫婢内侍。

    “珍娘,圣上和新平的事,你要不再考虑考虑。”张婴建议道,他原本不愿管这事,只是近来,听杜太傅说,圣上的脾气越来越大,杨中侍也和他说,宫里又死一批宫婢。

    杨太后听了这话,很是诧异,平常张婴可从来不过问此事,“风声早已传了出去,要是真作罢,新平以后就难嫁了。”

    “他将来总是要亲政的。”张婴想起眼下朝中风起云涌,尤其几个宗室王,都在盯着圣上亲政一事。

    “五郎,你这是怕了,打算要退了?”

    “你也不用激我,”张婴摇头,“不是退,只是迟早要还政,况且这事上,宜早不宜迟,他倒底是你儿子,何不顺他一回。”

    “可他不是你儿子呀,”杨太后望着张婴,“五郎,你可知道,前些日子,他和我说,他不要娶新平,说他喜欢清妃,要娶清妃。”

    张婴原本带笑的脸,蓦地一沉,“胡说八道。”

    “不仅你,我也觉得他在胡说八道。”杨太后早已过了最初的气愤,“如今清妃不常进宫,他一年到头,见不到清妃几回,哪来的喜欢呀。”

    “你先别生气,我这不和你在商量。”

    张婴沉着脸,快刀斩乱麻,“这个不能商量,我家阿眸,我已经私下里给你定了亲,圣上不是觉得,新平年纪太小,那你可以先给他们定亲,先把名分定下来,等新平及笄再大婚,大婚之后,再亲政。”

    “我也是这样想。”杨太后附和一声,又问道:“你给清妃定了亲?定了哪一家的儿郎?”在她眼里,现在满洛京的儿郎,能入张婴眼的,可少之又少。

    “我府里顾长史的儿子。”张婴倒没有隐瞒,虽然对顾云卿不满意,但一来女儿喜欢,二来看在顾云卿的面子上。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