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盼回眸 > 正文 第318章 团聚
    第318章团聚

    在华家人抵达长安前,华令仪带着张曦兄妹俩选了一个吉日,搬进了兴庆坊的宅子。

    宅子很大,约有四百亩,几乎占据了整个兴庆坊的一大半。

    且说,法护这趟南去接母亲伯母及族人时,其妻杜氏也跟着一道去了,杜氏入门六年,与法护育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元郎和琼娘,出门前,杜氏把姐弟俩送去了娘家,交由娘家弟妹帮忙照看。

    因为杜氏的这一举动,原本对杜氏出身颇有微词的华令仪,很快抛去了成见,甚至在没有见到人的情况下,就先喜欢上了这个侄媳妇。

    杜氏出身秦郡杜氏,却已是旁支,其祖父曾担任过邺县县令一职,其父年少知名,早亡未出仕,其母改嫁,由祖母抚养至九岁,祖母去逝后,与幼弟相依为命。

    百行孝为先。

    纵然杜氏出身不济,只这一点,华令仪就对她高看一眼。

    所以,一见面,与两位弟妹卫氏和柳氏寒暄后,华令仪就着重打量了这个侄媳妇一番,但瞧面如满月,耳垂丰润,头上未有钗饰珠环,只戴绒草华胜,一身杏色的衫裙,透着清爽,显得落落大方。

    华令仪是越看越喜欢,拉着杜氏的手,赞道:“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这趟辛苦你了。”说着,转头望了眼两位弟妹,尤其柳氏,目光中也透着认同,“阿杜是个好孩子。”

    流放地燥热不难耐,条件恶劣艰苦,无论是卫氏,还是柳氏,都明显老了许多,不复当年风采,卫氏已两鬓斑白,颧骨高耸,细窄的眼睛眯得只剩下一条线,脸颊干瘪,衬得下巴也越发得尖瘦。

    柳氏大约是因为有儿子法护的缘故,整个人虽然瘦黑得厉害,却胜在精神很好,身上有一份历经岁月变迁后的荣辱不惊。

    她们俩都比华令仪年纪小,如今看着,至少比华令仪大上十岁不止。

    可见这些年受了怎么样的苦。

    华令仪越看,心头越觉得难受,两个侄子,十八郎比小女儿张曦大上两岁,却和小女儿一般高,十三娘也是又瘦又黑,华令仪拉着这两个侄子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出来,“这些年,你们受苦了,如今回来了,以后就跟着姑母……”一开口,华令仪便有些泣不成声,惹得俩人也跟着一道哭了起来。

    一时间,痛哭失声,抽噎泣哭声在堂中响了起来。

    站在身后的张曦,忙地开口劝道:“阿兄阿姐远道而来,今日得以重逢团聚,阿娘阖该欢喜才是,以后的日子还长着,阿娘可以好好补偿阿兄阿姐,把从前的,一并弥补回来。”

    “就是这个道理,都过去了,阿姐也别哭了。”柳氏出言劝解,“业郎,芝娘,你们也赶紧别再惹你们姑母哭。”

    业郎是三舅的小儿子,芝娘是四舅的大女儿,当日出事时,她年已十四,家中已订下的亲事也退掉了,四舅母陈氏与四舅义绝后,原本要把三个女儿都带走,芝娘不愿意,执意跟着去了南地。

    四舅母陈氏,带了两个小女儿回了陈家后,未到一个月便再嫁了。

    过了好一会儿华令仪才停止哭泣,拉着两个侄儿侄女在自己身边坐下,又让张曦去拜见两位舅母,张曦上前行礼,大舅母卫氏看着张曦的眼神带着审视,“十六娘都长这么大了,当初在襁褓之中,我还抱过你,你那时可喜欢舅母了。”

    听了这话,张曦只觉得眉心微颤,她对这位舅母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眼下也和当初一般,对上卫氏眯成细缝的眼睛,心中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想自然地抽回手,然后去向旁边的二舅母柳氏行礼。

    只是手才刚收回来,却听大舅母卫氏朗声道:“十六娘和十八郎年岁相当,回来之前,我还在琢磨着,撮合他们俩……”

    “阿嫂,十六娘已经订亲了。”柳氏忙地打断卫氏的话,这些年,大嫂说话,越来越没分寸了,什么话都往外倒。

    “你急什么,我知道十六娘已订亲了,只是觉得有点可惜。”卫氏咂了咂嘴,还侧头朝上首的华令仪说道:“阿姐,十六娘年纪还小,这亲定得有些急了,难道阿姐不觉得十六娘和十八郎很相配。”

    华令仪看了眼卫氏,虽然有些着恼卫氏越发不着调,但想到她这些年受的苦,到底忍住了,“卫娘说笑了,十六娘的亲事已经订下,只能说两个孩子没缘分,我们十八郎将来定也能配上一位名门淑女。”

    卫氏轻呵一声,“业郎,听到你姑母的话没,以后一定要抱紧你姑母的大腿。”

    话音一落,原本已经低垂下头的业郎,越发羞窘得把脸埋起来了。

    这话实在粗鄙。

    屋子里其他人,脸上都闪过一丝尴尬。

    张曦脸带愠怒,刚要出言维护阿娘,却听到一串笑声,“瞧伯母这话说的,好像我们家没人了似的,姑母疼侄子,难道我和九郎就不疼阿弟,九郎是兄长,我添为嫂子,自当会为十八郎的亲事操心。”

    “况且,十八郎的亲事,我与夫君已有眉目,只是我们到底年轻,到时候,还要伯母,母亲和姑母几位长辈帮忙掌掌眼。”杜氏说着,还煞有其事朝着场中三位长辈一一拱手拜托。

    这么一打岔,揭过了刚才的尴尬局面。

    张曦心怀感激,对着二舅母柳氏行完礼了,又郑重地拜见了这位表嫂杜氏。

    晚上的洗尘宴,就在阿娘的正院举行,宴会分男女席,法护表兄,还有十三娘的夫婿,也进来拜见阿娘,

    这位十三娘的夫婿,姓赖,单名昌,是崖州当地人。

    十三娘没有出嫁,十六岁那年,立了女户,招了赖昌为婿。

    晚宴结束前,大舅母卫氏都没有再发难,众人齐齐松了口气,及至结束时,她提了一句,让大表嫂杜氏早些去杜家把元郎接回来。

    这话一出,众才松下去的那口气,又腾地窜了上来。

    二舅母柳氏有心想留下来和姑姐华令仪说话,又担心大嫂卫氏多想,想着如今已经回来了,来日方长,于是拉着卫氏一道回住所,先和大嫂商量起来。

    张曦陪着阿娘送走所有人,没有回自己闺房,抱着阿娘的手臂,“我今晚留下来和阿娘一起睡。”

    “隔壁的屋子里是现成的,只要你不嫌弃阿诚晚上哭闹就行了。”华令仪正好也有事要和小女儿说。

    “我又不是没有半夜被他吵醒过。”张曦浑不在意,阿诚身子弱,晚上总睡不安稳,看了许多疾医都不管用,只能晚上让守夜的乳母和傅姆惊醒些。

    阿诚说话比较迟,前不久才开口说话,第一个会叫的是耶耶,惹得大兄很是欢喜,倒是让张曦郁闷了一小会,她带阿诚,可是天天教她喊姑姑。

    可直到现在,阿诚还不会叫。

    最近这几日,不是叫耶耶,就是叫娘娘,别的就再不会说了。

    张曦每日都花上时间去哄他却不管用。

    母女俩逗了阿诚一小会儿,梳洗后回房,华令仪遣退了仆妇婢女,走到梳妆台前,拿着篦子亲自替跪坐着的小女儿篦头,“你这头发,跟为娘年轻的时候一样,乌黑浓密,缎发如云。”

    “阿娘的头发,耐心蓄上两三年,也一定会恢复跟从前一样。”

    “哪能一样,”华令仪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你刚才也见了,你大舅母比我还小上三岁,已经是两鬓斑白了,阿娘已经老了。”

    “阿娘才不老。”张曦忙地否认,“阿娘和大舅母不一样,大舅母在流放地吃了大苦头,再加上气候环境不适应,才会这样,眼下回来了,好好养养一定能养回来的,就算养不回来,还有染发一途。”

    “你能这样想就好。”华令仪握着小女儿的肩头,望着铜镜内照出来的影子,只觉得女儿容颜长开后,越发的漂亮了,尤其一双眼睛,清亮澄明,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到底岁月不饶人。

    她而今,还是这双眼睛,只是再不复那份清澄。

    人都会变的。

    大弟妹卫氏的变化尤为大,哪怕从前她和卫氏有些性格不合,但从前的卫氏好强好脸面,不似现在这般,什么粗俗的话,都往外面说,性格尖锐的几近刻薄。

    牙齿和嘴巴还有相碰的时候。

    以后还得长久地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总免不了有碰碰磕磕,产生摩擦,今日还是第一天,想到这,华令仪的脸色登时严肃了许多,连着语气,都多了几分郑重其事,“阿眸,你也知道,你舅母他们这些年,受了不少苦。”

    “以后生活在一起,你多让让你大舅母,别和她一般见识。”今日女儿当场变了脸,她看得分明,幸而侄媳妇杜氏出身,才缓和了气氛。

    “阿娘知道,你从小到大没受什么委屈,这次就当是为了阿娘,你大舅母要是说了什么难听的话,你别和她计较,”

    华令仪说到这,瞧着女儿不乐意的样子,嘴角上场,好似能挂起一个油壶了,语气顿了一下,不由笑了出来,伸手轻轻刮了下小女儿的嘴角,“放心,阿娘会替你找回场子的,不会让你白吃亏的。”

    “你到底是晚辈,和她起争执,对你名声不好,怎么看都是你吃亏。”

    “知道了。”张曦侧身靠在阿娘肩头,嘟囔了一句,“我会记着阿娘的话,不会和大舅母起冲突。”说到这,似想到什么,忽然坐直身,“阿娘,二舅母人看着还挺不错的。”

    “是很不错,以后你相处就知道了。”华令仪点了点头,这个二弟妹的性格,从前就很好,二弟在扬州做别驾时,二弟妹为了照顾病重的阿娘,留在老家,侍奉汤药,勤勤恳恳,最后阿娘由她送了终,因为这一段,当初他们姐弟几个,都很敬重她。

    连阿耶都夸赞过。

    而大弟妹卫氏,一直跟着大弟在洛京,没有在阿娘病榻前尽过一天长媳的责任,这也是华令仪当初与卫氏来往不密的缘故。

    如今两人性格相差这么大,一是因为原本的性格就相差较大,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还是际遇不同。

    大嫂六个儿子,一半被处斩,剩下的一半,流放途地,没有活下一个人,所以大嫂心里有怨气,而这股子怨气,很大一部分是冲着她来的。

    华家遭难,因她而起。

    所以哪怕大嫂怨她,她也觉得应当的,再难听的话,于她而言,她都能接受。

    他们要是真不怨她,那她只会更内疚。

    但却不愿意,自己儿女受牵连。

    而柳氏的性子没怎么变,一是她原本心性较坚韧,另外一个原因,是儿子法护活了下来,法护可以说是柳氏的希望。

    眼下华氏族人,最重要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子嗣,一件是顶立门户,只是华令仪没有料到,这两件事,会这么快就摆到了台面上。

    柳氏第二天下午就和她说了起来,“……子嗣的事,我和大嫂说过,答应过她,会把法护的长子元娘,过继给她做孙子,另外一个事,我们想搬出去,从前法护住的宅子我去看过,把周围扩建一下,现在的族人完全能够住得下。”

    “怎么要搬出?”华令仪不赞同,直接急了,“我说过的,两家要住在一起的。”

    “阿姐,我知道你担心分开后两家会疏远,但俗话说,远香近臭,两家住在一起,时间长了,总会有摩擦,分开来住,彼此间有来有往,反而会更香亲,况且,有法护和业郎在,他们也能够顶立门户。”

    华令仪不愿意松口答应,顶立门户的事,她想过,但没想过,让他们搬出去,她是不愿意的。

    “当然咯,也不是立即就搬,毕竟才回来,我也想着和阿姐多作伴,只是房子还是要先布置起来,”柳氏没想一下子就说服大姐,因此先退一步,“法护和业郎,总得要有个自己的宅院。”

    这个华令仪是赞同的,却也不让愿他们离开太远,于是让儿子张昕去打听兴庆坊里的其他几户,打算把整个兴庆坊的宅子都买下来,多费些钱财都可以。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