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见天启把所有问题都推给了刘宗周的圣学院,而且还大方地说慢慢来不着急,心想假如自己再多问几个问题天启会不会让刘宗周全接过去,一时无语之下摇头表示头有点晕要再想想.刘宗周也很郁闷,百姓的温饱问题和官员的监管任用问题是大问题不假,但正因为是监政院自己上奏才转到自己头上的‰记住本站的网址:♀也是做下属的悲哀,办不好要被指责不说,不能预先想到上级前头那么一切难题都会在自己的推动下留到自己身上。
高攀龙见信王和刘宗周都不说话,徐光启听天启开始说龙华民和邓玉函等泰西人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善之人后,还汪在感的回忆和理的分析比较里,没有从震惊中清醒过来,高攀龙知道该自己出马了。他对天启说:“皇上,昨天军务院的高第高大人已经上路平叛去了,据说平叛只是次要的一个方面,主要目的是要经过平叛整顿军队。不但南方如此北方也要开始行动,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天启说:“是啊,军队是国家的柱石,大明的军队这么多年来战斗力日趋下降,再不想办法整顿一下恐怕关键时刻朝廷就没有可用之兵了,西南叛匪现在已经不足挂齿,增加军队的战斗力才是重中之重,高大人对军队的整顿有什么心得吗?”
高攀龙摇头说:“臣只是一文弱之人,对军事方面的事务不擅长,不过臣听说整顿完毕后很多老弱疲惫之人会被消除军户强迫退役,到时候由地方配合大铁公司接受这些人。臣想如何如何考虑百姓和土地的关系,如何考虑百姓和官员之间的关系这些事还在圣学院的研讨商议中,皇上又叫刘大人不着急慢慢来,是不是皇上已经胸有成竹了?”
天启说:“高大人猜对了,朕让圣学院慢慢考虑是要他们想出个长远之策,但现在马上就会面临这类问题只有事急从权,先找个临时措施我们今天要吃竹笋和猪肉,辅政机构就应该把竹笋和猪肉还有油、盐、酱、醋等提供出来,这个厨师决定是炒还是炖,是凉拌还是红烧,反正要让大家满意。”
大家一听都觉得可以一试,看如此一来是不是比现在全部由朝廷直接任命要好§光启这时候说道:“今天听皇上这么一说臣感到很期待,而且这还是权宜之计,假如等圣学院把一切考虑清楚考虑出个万全稳妥之策,不知道是不是更让人期待了。不过我们今天好像说跑题了,原来是说退役军人、推广良种、军备采办三件事,退役军人的事暂时这样不必再说,推广良种和军备采办的事是不是真像皇上在军务院给他们说的那样,要用两个公司来逐步执行?”
徐光启一提大家才想起今天的真正议题,都纷纷点头问天启是怎么考虑要用两个公司来执行推广良种和军备采办事务的。天启想了想说:“一个月前腊月中旬一天,朕在宫中跟皇后等人吃饭,朕看到西瓜和南瓜两位皇子的脸都好白嫰,用手轻轻捏一捏好像要出水的豆腐一样∞就想啊这人为什么都是越长越老呢?”
见天启从朝中之事突然说到宫中之事去了,大家都感到有点突然,互相看了看后信王笑道:“皇兄说笑话了,人肯定是越长越老,哪里有越长越嫩的道理?开始皇兄说到吃竹笋,这竹笋嫩时能吃老了就变成竹子吃不动了,可见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天启点头说:“万物都会由嫩变老,这朝中和各地的机构应该也是如此,这就是朕要用两个公司推广良种和采购军备的原因。在良种方面老品种的产量能都比较固定所以没人去刻意管它,而新品种的产量、耐寒、耐旱等特还不稳定,因此要有几个过程才能给国库增加库存,给百姓的家中增加点余粮,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徐光启说:“臣以前就对番薯、玉米、土豆等作物的高产耐旱特有一定的了解,成立博学院后有了皇上不断提供的资金就一直在做各种试验,臣对银子、时间、帮手和种子之间的关系有很深的了解,可以说有银子专门做事和没银子利用空闲时间做事是两个境遇。因此臣对皇上的感激之情不是用言语能表达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君臣关系臣才这样说,臣相信皇上说的几个过程肯定有其道理。”
天启看着徐光启点头说:“朕对徐大人的敬佩之情也跟我们的君臣关系无关,徐大人翻译《几何原理》一书让大明认识到了我们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很多域外的知识都比我们先进,很多地方很多国家都在对大明的地位构成挑战。番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的栽培推广,让这么多年困扰大明百姓的粮食问题得到暂时解决,仅此两项徐大人就当得起功不可没四字∞曾经许诺过只要你的良种推广开后达到一定标准,封公封侯朕绝不食言!”
徐光启听了天启的话后强忍住心中的激动,静静地说道:“臣先谢过皇上,请皇上明言在皇上心中推广良种有哪几个过程。”[连载中,敬请关注...本书由(apread.正版提供,请支持正版]
【快速评论】
确定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