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其他小说 > 野望——桓温传 > 正文 第28章 , 庾翼北伐
    "到了康帝建元元年(公元343年),这时都督江州c荆州c司州c雍州c梁州c益州六州诸军事c安西将军c荆州刺史c假节的庾翼已经三十八岁了,他自哥哥庾亮去世后,坐镇武昌也已经三年。庾翼素怀大志,正当苏峻之乱的时候,他才二十二岁,就受哥哥庾亮之命以百姓的身份带领着数百人驻守在石头城;在庾亮北伐之时,当邾城失守以后,石赵国的夔安进而围困石城,庾翼再此时屡设奇兵,偷偷将粮食军需送入了石城,竟陵太守李阳击破夔安后,庾翼因协助石城固守不失的功劳而被封为都亭侯;接任荆州刺史之后,又竭尽所能地进行治理,军务和政务都很严明,数年之间,官府和私人资用充实,众人都称赞他的才能,甚至连石赵黄河以南地区的人民都产生了归附之心。

    庾翼的北伐之议肇始于迁镇武昌。离开武昌,迁镇石城的这个决策,庾翼的哥哥庾亮之前就已经提出过,这里面有地理形势方面的考量,也不乏个人迷信的因素。据《晋书,戴洋传》记载,“咸康三年,洋言于亮曰:‘武昌土地有山无林,政可图始,不可居终。山作八字,数不及九。昔吴用壬寅来上;创立宫城,至己酉,还下秣陵。陶公亦涉八年。土地盛衰有数,人心去就有期,不可移也。公宜更择吉处,武昌不可久住。’”

    到了咸康五年,就有了庾亮北伐的动议,并请求朝廷允许他迁镇石城。庾翼接替庾亮为荆州刺史后,戴洋仍为庾翼占候。早在咸康八年,庾翼就向朝廷提出过希望迁镇乐乡(湖北省松滋县),理由是武昌数有妖怪,并且曾有猛兽闯入府中,当时因为庾冰的长史c太原王述写信劝阻才作罢。然而,庾翼想离开武昌的打算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武昌是长江中下游的结合部,对于屏护东南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西进或者北伐而言,武昌作为根据地又显得偏远了。因此,庾翼的迁镇乐乡之举,极有可能是为伐蜀做准备。不过,一年之后,庾翼在经过反复衡量后,最终选择了北伐。

    在庾翼看来,要实施北伐计划,就必须先驻节在襄阳,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赶走已经盘踞在襄阳长达十余年的桓宣势力。目前,江州地区已经排除了王氏势力,如果再移除上游的桓宣势力,那么,庾氏才算是真正拥有了大荆州地区,从而才能够使北伐行动真正地做到号令一致。于是,在哥哥庾冰赶走了江州刺史王允之的前后,庾翼就已经开始筹备北伐事宜了。他向燕王慕容皝和凉州牧张骏分别派出使者,约定一同进攻石赵。同时,庾翼命令益州刺史周抚c西阳太守曹据讨伐李寿,败其将李恒于江阳。他上书朝廷,称:“贼石虎年龄已经六十(按:此年石虎实为四十八岁),奢淫理尽,丑类怨叛,又欲决死辽东。慕容皝虽然骁果,但未必能固。若北无掣手之虏,则江南将不异辽左矣。臣所以辄发良人,不顾忿咎。然东西形援未必齐举,且欲北进,移镇安陆,入沔五百,涢水通流。辄率南郡太守王愆期c江夏相谢尚c寻阳太守袁真c西阳太守曹据等精锐三万,风驰上道,并勒平北将军桓宣扑取黄季,欲并丹水,摇荡秦雍。御以长辔,用逸待劳,比及数年,兴复可冀。臣既临许洛,窃谓桓温可渡戍广陵,何充可移据淮洒赭圻,路永进屯合肥。伏愿表御之日便决圣听,不可广询同异,以乖事会。兵闻拙速,不闻工之久也。”

    朝中只有其兄长庾冰c谯王司马无忌和其死党桓温赞成庾翼的意见,而康帝以及众多朝臣都不同意,纷纷派出使者请求停止行动。已经升任为车骑将军的庾冰参军孙绰也写信劝说。但是,庾翼依然违诏向北行进,到达夏口后,又上表请求任命桓宣为都督司州c雍州c梁州三州以及荆州的南阳c襄阳c新野c南乡四郡诸军事,梁州刺史,让他率领所部向丹江西上;请求任命自己的死党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率众进攻临淮(安徽省盱眙)。庾翼同时征发六州奴充兵役,并征发百姓的驴马运输粮草,引起了一片的怨恨之声。

    凑巧在建元元年(公元343年)的七月,石赵王国的汝南太守戴开率领数千之众,南逃到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投降晋王朝。

    戴开的投降事件让东晋朝廷的主流意见发生了变化,众多朝臣从之前的疑虑重重变为审慎支持北伐行动。于是,在建元元年的七月八日,晋康帝司马岳下诏:“慕容皝摧殄羯寇,乃云死没八万余人,将是其天亡之始也。中原之事,宜加筹量。且戴开已帅部党归顺,宜见慰劳。其遣使诣安西(庾翼)c骠骑(何充),咨谋诸军事。”

    庾翼的本意是移镇襄阳,当所部离开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后走到了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庾翼在此再次上书:“臣近以胡寇有弊亡之势,暂率所统,致讨山北,并分见众,略复江夏数城。臣等以九月十九日发武昌,以二十四日达夏口,辄简卒搜乘停当上道。而所调借牛马,来处皆远,百姓所蓄,谷草不充,并多羸瘠,难以涉路。加以向冬,野草渐枯,往反二千,或容踬顿,辄便随事筹量,权停此举。又山南诸城,每至秋冬,水多燥涸,运漕用功,实为艰阻。计襄阳,荆楚之旧,西接益梁,与关陇咫尺,北去洛河,不盈千里,土沃田良,方城险峻,水路流通,转运无滞,进可以扫荡秦赵,退可以保据上流。臣虽不武,意略浅短,荷国重恩,志存立效。是以受任四年,唯以习戎为务,实欲上凭圣朝威灵高略,下藉士民义慨之诚,因寇衰弊,渐临逼之。而八年春上表请据乐乡,广农蓄谷,以伺二寇之衅,而值天高听邈,未垂察照,朝议纷纭,遂令微诚不暢。自尔以来,上参天人之征,下采降俘之言,胡寇衰灭,其日不远。臣虽未获长驱中原,馘截凶丑,亦不可以不进据要害,思攻取之宜。是以辄量宜入沔,徙镇襄阳。其谢尚c王愆期等,悉令还据本戍,须到所在,驰遣启闻。”

    此时,庾翼才说出了自己这次北伐的本意,不过就是移镇襄阳而已,而这次移镇势必要将桓宣势力逐出襄阳,赶至更西北的梁州。东晋梁州辖区在今鄂西c鄂北c陕南c川东北,梁州刺史治所也随着胡晋双方实力大小而变化,或镇襄阳,或镇酂,或镇安陆,或镇魏兴。由于桓宣“久在襄阳,绥抚侨旧,甚有称绩。”对此,担任庾亮佐吏十余年的范汪就曾上书康帝,称:“如果庾翼移镇襄阳之后,桓宣就要离开那里。桓宣过去曾经消灭了不少入侵之敌,招纳怀有二心之人,对他们宽以待之,目前,襄阳田亩开垦,生产秩序刚刚建立,却又要迁移,人心肯定不满,吉凶难测。”范汪之论可谓是直揭庾翼的意图,不过,既然事已至此,康帝也只好下诏同意庾翼迁镇襄阳,诏加都督征讨诸军事。

    与桓温的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一脉不同,桓宣属于谯国铚县的一脉(今安徽省濉溪县)。桓宣是义阳太守桓诩之孙,冠军长史桓弼之子。

    桓宣性格谦善,为人淳厚朴实。早在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琅琊王司马睿担任左丞相c大都督的时候,就已经任命桓宣为丞相府舍人。当时坞主张平自称豫州刺史,樊雅自称谯郡太守,各自占据城池,拥有数千兵众。司马睿认为桓宣诚实忠厚,而且和张平c樊雅是同乡,久改任桓宣为参军,派他前往收抚张平c樊雅。结果张平和樊雅真的派了军中主簿跟随桓宣到丞相府接受招安,司马睿给他们都加四品将军官衔,让他们统领所部兵马,防御北方敌军。

    后来,南中郎将王含聘任桓宣为参军。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同年六月,豫州刺史祖逖率军北伐,屯驻在芦洲(今安徽亳县),派遣参军殷z拜会张平和樊雅。殷z瞧不起张平,看到他的房舍,说将拿来作马厩,看见一口大锅,又要用来熔铸铁器。张平说:“这是帝王的大锅,天下清平时才能使用,怎么能轻易毁坏!”殷z则说:“你连自己的脑袋都保不住,还吝惜什么铁锅!”张平大怒,当即就在座位上斩杀殷z,然后率军抵御祖逖。

    祖逖率军攻打张平,一年多都未能攻克。于是,祖逖便诱使张平的部将谢浮杀掉了张平,祖逖随之进军占据了太丘。当时樊雅还占据着谯城,与祖逖对抗。祖逖久攻不下,于是向王含请求援兵。王含派桓宣率兵五百人援助祖逖。祖逖对桓宣说:“你先前已经劝说过张平和樊雅,在他们那里很有信义。请你再次替我劝说樊雅。樊雅如果肯归降,不但可以免死,而且还要提拔任用他。”桓宣于是一人独骑,只带了二人随从于后,进见樊雅后,他果然再次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樊雅。

    樊雅设酒筵与桓宣结为朋友,派其子跟随桓宣拜会祖逊。数天之后,樊雅亲自前往拜会祖逊,请求归降。祖逊让樊雅返回安抚其部众,樊雅的部众都说前度数次辱骂祖逖,担心祖逖以后会因此怪罪下来,所以都劝樊雅别投降了,樊雅因而再次闭城自守。祖逖只好率军前往攻打,同时派桓宣进城劝说樊雅,樊雅于是斩杀异己之人,出城投降。祖逖进入谯城以后,后赵皇帝石勒派猛将石虎率军围困谯城,王含于是再次派桓宣率军救援祖逊,还没到达而石虎解围退走。祖逖于是留下桓宣协助他征讨那些不愿意归服的坞主,桓宣便将他们一一击败了。于是,祖逖上表任命桓宣为谯国内史。

    祖逖死后,其弟祖约接任其职。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东晋爆发了王敦之乱。同年,后赵皇帝石勒趁机南侵豫州,祖约不能抵抗,而朝廷因忙于内乱而无暇顾及。在后赵的军事压力下,祖约决定放弃谯城,自己退守寿春。桓宣写信劝谏祖约,但他没有听从,于是后赵占据陈留。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十月,历阳太守苏峻知道祖约怨恨朝廷,于是派参军徐会去拥戴祖约,请求共同讨伐庾亮。祖约大为高兴,他的侄子祖智c祖衍也赞成这样做。桓宣对祖约的侄子祖智说:“本来因为强大的胡寇未灭,正准备同心合力征讨。使君如果想成就雄霸的功业,为何不帮助国家讨伐苏峻呢?这样威名自然确立。现在你们却要和苏峻一同谋反,这哪能长久呢!”祖智不听。桓宣又想要劝谏祖约,便派其子桓戎禀告祖约求见。祖约知道桓宣定是前来劝谏,因此拒而不见。桓宣见劝谏无果后,便与祖约断绝关系。邵陵人陈光率领部落数百家归降桓宣,桓宣安抚慰劳他们。祖约回到历阳后,桓宣率领数千家想向南投奔寻阳,驻扎在马头山。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祖约派祖涣和桓抚偷袭湓口,征西将军c荆州刺史陶侃派毛宝前往救援。祖涣等人经过皖县时,顺势攻打桓宣,桓宣派其子桓戎向毛宝求救。毛宝率军援救桓宣,最终成功击败祖焕等人,使桓宣得以脱困。桓宣其后投奔骠骑将军温峤,温峤任用他担任参军。苏峻之乱平定后,桓宣居住在武昌,其子桓戎担任平南将军刘胤的参军。咸和四年十二月(公元330年1月),右军将军郭默杀害刘胤,复任桓戎为参军。陶侃征讨郭默的时候,郭默派桓戎向桓宣求救,桓宣假装答应。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正月,西阳太守邓岳c武昌太守刘诩都怀疑桓宣与郭默同谋。豫州西曹王随说:“桓宣连祖约尚且不肯附从,怎肯与郭默同谋呢!”邓岳和刘诩派王随到桓宣处观察他的动向,王随劝说桓宣:“您心中虽然不是这样想,但却无从证明自己,现在只能把您的儿子交给我了。”桓宣便派桓戎和王随一起迎接陶侃。陶侃聘任桓戎为自己的僚属,上表举荐桓宣担任武昌太守。同年,朝廷调任桓宣为监沔中军事c南中郎将c江夏相。

    咸和七年(公元332年)秋天,后赵荆州刺史郭敬戍守襄阳,攻掠长江以西地区。陶侃派其子平西参军陶斌与桓宣一同乘虚进攻樊城,全数俘虏了留守的士众。郭敬回军救援樊城,桓宣就和他在涅水接战,郭敬战败,桓宣夺回被郭敬劫掠的全部人员c物品。同时,陶侃的侄子陶臻和竟陵太守李阳攻克新野。郭敬恐惧逃跑后,桓宣随即收复襄阳,陶侃于是就让桓宣镇守襄阳。

    咸康元年(公元335年),后赵征虏将军石遇进攻襄阳,桓宣率军将其击退。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三月,继任荆州刺史的庾亮意图北伐,于是上表任命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征讨诸军事c平北将军c司州刺史c假节,镇守襄阳。不久后,石虎派七千骑兵渡过沔水进攻襄阳,庾亮派司马王愆期c辅国将军毛宝救援桓宣。赵军从三面挖地道攻城,桓宣招募精勇士卒,出其不意地突袭赵军,杀伤赵军数百人,还缴获许多销甲战马,成功地击退了赵军。后来,桓宣还派兵把八千多南阳诸郡陷没于赵军手中的百姓招募了回来。

    庾翼为了北伐上表任命桓宣为都督司c梁c雍三州以及荆州之南阳c襄阳c新野c南乡四郡军事,梁州刺史,持节,将军职务如旧。朝廷因桓宣的前后功勋,特赐封爵位为竟陵县男。当朝国舅要你让路,当了一辈子老实人的桓宣能不让吗?他只好勉强压抑心中的不满,略带失落地离开了既寄托着自己的梦想,自己又曾经为之浇灌了无数心血的襄阳。

    庾翼率军顺利进入襄阳之后十分高兴。当时,庾翼所统之军共有四万人马,庾翼大会幕僚部下,陈列旌旗甲士,他亲自弯弓射箭,慷慨陈词道:“我此次北伐,就如同这射出的箭一样,绝不回头!”全体官兵注目观看,果然三发三中,顿时全军上下士气大振。

    等到庾翼在襄阳安顿下来之后,庾冰请求离开中枢到武昌去,作为弟弟庾翼北伐的后援。当时,朝廷上下都以为庾冰有宰相之重,不宜出居地方,何充从京口还都,对康帝说:“庾冰有舅氏之尊,应该作为宰相端居朝堂,不应该远出地方。”开始的时候,康帝不同意,在庾冰的多次请求之下,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十月,康帝下诏任命车骑将军庾冰为荆江司雍益梁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以骠骑将军何充为中书监,都督扬豫二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录尚书事,辅政;以琅邪内史桓温都督青徐兗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京口;褚裒为卫将军,领中书令。

    庾冰请求外镇虽然换来了庾氏梦寐以求的江州刺史的职务,但是交出了辅政大臣和扬州刺史的代价也不可谓不小,“深惧权盛”固然是史书上的推论,但是庾翼坚持北伐的原因也不容忽视。北伐是庾翼一生当中孜孜以求的凌云壮志,庾冰不忍轻易浇灭弟弟的理想,但可能又考虑到弟弟就算倾尽荆州之力也难以为继,虽然褚裒在江州为刺史,但是如果与庾翼之间的协同发生差池,庾翼将面临灭顶之灾。在护弟心切的感情下,庾冰只能毅然放弃高处不胜寒的中枢位置,主动到地方去掌握实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庾翼北伐,而且就算庾翼失利,也可以对他有个接应。从庾冰的抉择来看,东晋王朝中央政府的发号施令的能力已经很难顺利到达方镇。

    因此,东晋王朝的政局在晋康帝建元元年的十月为之大变,何充从地方回到了中央,成为发号施令的宰相;皇后父亲褚裒在江州仅仅呆了不到一年,就被调回了中央;而康帝的妹夫桓温则第一次被任命为地方大员,出任为军事重镇徐州的刺史,直到这时,庾翼推荐表上所谓的“方召之任”,桓温才真的肩负起来,成为了一个手握兵权的一方诸侯。

    至此,庾氏完成了对整个荆州包括襄阳和江州的控制,庾氏的势力又恢复到了庾亮在世时的最佳状态。"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