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玄幻小说 > 永不熄灭的火 > 正文 22.第十二章 奖励
    十二c奖励

    高志远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快过年了。他忽然想到,夜校应该教社员学学春联了。现在,各家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家都有识字的了,头些年,很多家都不识字,把春联贴错是常事。把门对贴到仓房了,把仓房对贴到门口了,这还是小事,更有笑话,有一年,刘清云家把“肥猪满圈”当“抬头见喜”贴到门前的墙上了,闹出了天大的笑话。现在虽然不会再有这样的笑话了,可春联上的字并不一定都认识。春联是多么工整的诗啊,如果让社员学会了,不但认得字了,而且还欣赏了诗的美,该是多好的事啊!于是,他便开始编“春联”的课文,这对他来说,不是难题,因为,年年过年,他都给社员们写春联,早以成竹在胸,他就把他经常写的春联编出来。

    春联:

    大门外青山绿水

    家庭内福寿康宁

    横批:福寿康宁

    春山春水春光好

    人德人心人寿长

    横批:春到人间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横批:春满大地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仓房春联:

    春种一粒籽

    秋收万石粮

    横批:五谷满仓

    车上春联:

    车行千里路

    人马保平安

    那时各家还都供俸着几位神仙:天地c灶王c菩萨c保家仙

    天地的春联:

    天地三界主

    十方万灵神

    横批:天地万灵

    灶王的春联: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横批:永保平安

    菩萨的春联:

    西湖三月景

    南海一枝春

    横批:南海大士

    保家仙的春联:

    保我家吉顺

    佑吾家平安

    横批:佑我全家

    那时各家都得贴庙门的春联:

    保风调雨顺

    祝国泰民安

    横批:国泰民安

    他一边编写着春联,一边感叹古人的精妙才华,那一副副春联,是那样的对仗,像是随手拈来,却又浑然天成,像妙手偶得,却又极其工整,无论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祈福的,还是纳祥的,都是那样美妙绝伦。“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样的春联,经历了多少年,仍弥久不衰。他忽然想到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读到“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时,“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他当时觉得非常可笑,现在想想,他编着春联也有了老先生那 “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的陶醉之感。

    晚上上课,他便向社员说:“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联”他一边说着,一边在黑板上写上“春联”两个大字,又接着说,“这马上就来到春节了,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可是,过去,我们有很多人只知道春联上都是吉祥话,可到底是什么话,根本就不知道,因为有些字不认识。今年我们从现在起就学春联,看看春联上都写的是什么话。而且,还给大家布置一个任务,过年的时候,把各家的春联上的字都认识了。有人会说,那四c五十户人家,春联有几百副,能认得下来吗?能认得下来。因为,虽然全村四c五十户,但并不是各家的春联都完全不一样,如吉祥如意了,富贵平安了,幸福安康了等等,各家的春联上都有这些字,所以,别看全村几百副春联,没有重复的生字并不多。再说了,我们每人都已养成贴标签学生字的习惯,那么过年,不用你贴,各家都自动贴上了,你就剩认了,还不省事吗?春联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精华,你别小看那只有两句,那可是极工整极对仗的诗。你如果春联记多了,慢慢你也会作诗了,你就成了诗人了。”

    潘木匠插嘴打趣道:“韩文义一宿尿八回炕——早就成诗(湿)人了。”

    他说得大家都笑了。有的又接着说:“我说他编起荤段子怎么那么连片呢,原来是尿炕尿的。”

    韩文义也说道:“你甭能,咱们这回就比比看谁记得春联多?我也提个建议,过了年,咱们来个春联大赛,看谁说得春联最多,敢不敢?”

    高志远听了韩文义的建议,倒觉得很适用,便说道:“韩文义的这个建议很好,我们既学了字,又记了诗,大家敢不敢应战?”

    有好事的说:“敢!”

    有不好事的说:“那有什么比的。”

    程队长立即说:“怎么没比的,比谁认得字多,你春联记下来了,字不就认得了吗!韩文义这建议好,生产队大力支持。过了年,咱们夜校就搞个春联比赛,前三名生产队还给奖励!”

    高志远接着说:“那这事就定下来了,从今天起,希望大家就认真学认真记,每天除了学会会认会写的春联外,我还在黑板上写几副春联,供大家记忆用。你可以专订一个本子,就记春联的,以后就是春联本。如果有人还要多学,我有一本《春联本》,你可以拿去抄。我们今晚学两副春联,一副是“大门外青山绿水”他一边说着,一边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春联:

    大门外青山绿水

    家庭内福寿康宁

    横批:福寿康宁

    春山春水春光好

    人德人心人寿长

    横批:春到人间

    “这里面的生字有:庭福寿  康  宁  德  横批,八个生字。今天的任务是记住这两副春联,会认会写这八个生字。下面大家就开始学习。”

    和每天一样,大家便开始一边嘟嘟囔囔地念着,一边写着。过了十多分钟,不少人都说会写了。高志远叫两个人到黑板上写,都写上了。高志远便说:“那我们复习前五十个生字”说完,他便念起来

    最近复习近七天学过的生字,他们已找到了窍门:就是高志远读那七天的生字,大家听写,不会写的画个圈,等写完,和自己的课本生字表一对,找出哪个字不会写,就专门练那个字。这个方法,既捷便又实效。

    等高志远读完,有只几个字不会写的,也有十几个字不会写的,大家对照生字表,便写了起来。

    魏金花c程凤荣c纪静雯等学习好的,就只有三c五个字不会写,一复习就会了。高志远便在黑板上又写了两副春联: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欢天喜地迎佳节

    张灯结彩庆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让完成今天学习任务的社员学习。他又强调了一遍:“明天要求每人都订本春联本,专记春联,明天晚上检查。”

    这任务要是以前布置,十有八九不完成,不当回事;现在高志远布置的任务,大家都会认真完成。就像抄课本,高志远给每人抄了一部分,以后随着上课,他要求每人按照他抄的课本的样子接着往下抄。他以后检查,每人都认真完成,无论字写得好的,还是次的,都非常认真,写得都非常工整。他在课堂上表扬道:“大家课本抄得很好,虽然有的人的字写得并不太好,但却写得非常工整。那么等我们学完了,你不但扫除了文盲,而且还自己抄了一本课本。这你留着,以后可是无价之宝。等你老了,看看你自己抄的课本,那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等你有了孙子孙女了,给他们看看,那该多自豪啊!”

    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在大家的刻苦学习中,很快就过去了。晚上,高志远回到家中,照样先写完日记,又看了会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边读一边记,他这次是细致地读的,记了详细的笔记。快到十一点时,他上炕睡觉。躺在炕上,却睡不着,有件事老在脑海里转。因为,即将来到新年了,他计算一下,社员已学八百多字,虽一边学习一边复习,但以前学的也会忘的,所以,他想年底再考一次试,看看大家掌握到什么程度。可他没想好,用什么方式,还是比赛的形式,奖励前三名,为免太俗套,怕提不起大家的兴趣,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考一次试,没完成任务的,白天办班,进行补课。可又一想,现在大家都学习得很积极,再办班是不是太没有人情了?如果因此而损伤了一部分人的学习积极性,以后反而会不好好学习,不就适得其反了吗?这法儿不可取。可有的如果不努力,完不成任务,那又该怎么办呢?还应该以鼓励为主,社员们学习都很努力,就应该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可如何鼓励呢?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后,他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天,韩文义来了,他说:“我表妹来了,把借去的书读完了,还回来,再借两本。还有巧芝也要借本书看。”

    高志远说:“你自己找吧,她们喜欢看什么书你就给她们拿。”

    韩文义把书箱里的书一本本地拿出来,翻看着,又向高志远问道:“你说,我该给巧芝找本什么书呢?”

    高志远说:“她如果爱读武打的,你就给她找《林海雪原》或《水浒》,她如喜欢革命故事,你就给她找《青春之歌》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韩文义说:“好,我给她拿《青春之歌》看看,让她学学林道静的坚强勇敢。”

    高志远笑着说:“你可谓用心良苦啊!”

    韩文义也笑着:“不用心良苦不行啊!”说着,又给他表妹找了两本,有些惋惜地说,“你这书还是少,不够看的。”

    高志远也立即感慨地说:“是啊,农村要有个图书馆就好了,青年人就可以可劲借书读了。我发现进入冬闲,小年青的除了早晨捡趟粪晚上背趟柴禾外,就是玩扑克,多无聊啊!”

    韩文义说道:“小年青的都玩习惯了,有图书馆他也不一定看书。你这不有书吗,而且随便借,也赶上图书馆了,他们怎么不来借呢?”

    高志远说道:“我发现我的书不合他们的口味,你没看吗,潘木匠大叔c程凤荣都那么爱看闲书,可也没来借啊。”

    韩文义立即说:“你说得也对,他们爱看《岳飞传》c《杨家将》c《包公案》这类的书,对新书他们看不下去。”

    高志远忽然想到昨夜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如何进行一次考试激发社员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可以订个标准,如考试分数订在80分,考试如果超过80分,就可以奖励一本图书。这样,很多社员就会更加努力,争取达到80分,既学得了字,又得了奖,一举两得。而且,80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分数,努努力,很多人都能达到。可是如果人多了,生产队能给奖励吗?他按上次考试成绩算了算,超80分的是40人,如果40人获奖,每本书按二c三元钱算,就是一百多元钱,这对生产队来说,也算一笔不小的开支。可程队长说过,只要是对扫盲有利的,生产队都支持。如果真奖励了四十多本书,那不就是个小型的图书馆了吗?他为这一突发奇想而高兴,便向韩文义说了自己的想法。

    韩文义听了也很高兴地说:“考学过的字,只要努努力,很多人都可以达80分以上,就可以得一本书。全村如果有四十多本书,互相传看,那可真赶上图书馆了。这次要买书,我帮你参谋参谋,就买社员喜欢看的。那全村就兴起一个读书的高潮,既认了字,也长了见识,还能把玩的小青年也给带动起来读书,这好处可大了。生产队对这么好的事,应该支持,虽然花钱多点儿,可对一个生产队来说,这算个啥!”

    高志远说:“我明天找程队长商量商量,看能不能通过。”

    韩文义也来了精神,鼓动他说:“明天做什么,你现在就去问问他吗?如果他答应了,好早在夜校布置,让大家早就开始努力。”

    高志远说:“也行,我这就去找他。”

    韩文义说:“我也回去了。”说着,两人一起走了出来。

    高志远到了程队长家,程队长正在扫院子,见高志远来了,忙热情地招呼他进屋,说:“你今天怎么闲在了?快进屋。”

    他俩走进屋,程队长的妻子柳桂云正在炕上做针线活,见高志远来了,一边热情地说:“志远来了,快炕上坐。”一边下地给他沏茶。

    高志远坐在炕边,程队长也挨他坐了,说道:“你来是有事吧?”

    高志远也不推辞,开门见山地笑着说道:“是有事,来请示你。”

    程队长也笑着说:“请示什么,你是来指导我来了。”

    高志远忙说:“那可不敢。”

    “不敢什么?”程队长真诚地说,“你教夜校这些日子,我可跟你没少学了东西。别看就是教个夜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的工作方法,像如何发动群众,如何激发大家的积极性等等,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尤其你的奉献精神,更是大家都佩服的。我这可不是吹捧你,我真得向你学习。”

    高志远忙说:“你这样说,我就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了。你再给我戴高帽,我一会连屋也出不去了。夜校有了点儿成绩,那哪是我的功劳啊,那是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是生产队的大力支持,不然的话,什么成绩也取得不了。”

    程队长又说:“扫盲是生产队的政治任务,生产队支持还不是应该的!你有什么需要生产队支持的,你就敞开说,生产队一定大力支持。”

    高志远听了这句话,便兴奋地说:“正是有件事,想请生产队支持。”

    程队长侃快地说:“你说吧,什么事?”

    “这不到了年末了吗,我算了算,社员们已学了八百多字,过了年再学一个正月,就能完成任务了。学是学了,如何巩固是大事。我虽每天都复习前七天的生字,可再以前的怕也忘了,所以,我想年前再考一次试”

    程队长立即说:“那就考吧,前三名生产队还给奖励。”

    高志远笑道:“这次考试,我不想像上次考试那样,只奖励前三名。因为只奖励前三名,有很多人知道也考不了前三名,学习的积极性就不会高,所以,这次想改改方式。”

    “改什么方式?”

    “想奖励80分以上的。”

    程队长一惊:“那得奖励多少人?上次考80分以上的是多少人?”

    高志远笑着:“上次80分以上是40人”

    “那奖励40人!”程队长吃惊地说。

    “是啊,猛一听,奖励的人是很多。可这有几层好处。一个是能鼓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每人都好好努努力,就有可能考80分以上,就能受奖。这能形成大家都努力,共同提高的目的。还有是我们现在扫盲,只夜校学习那点儿东西,要真正达到巩固学习成果是有困难的。假如社员们都养成读书的习惯,那巩固住就很容易了。所以,我们这次奖励的人多些,每人奖励一本书,那就是为了巩固学习成果而给每人发的一本书。你如果发给每人一本书,让他看,那是强迫的被动的,他还不一定看。这次是奖励得的奖品,他一定珍惜,一定会看,这不正巩固了学习成果了吗?我也考虑到,奖励这么多人,生产队开支是大些,每本书按两三元算,也得一百多元钱,可如果花这一百多元钱,把我们费这么大劲的扫盲成果巩固住,不也值吗?还有,每人奖励一本书,他可不是就看那一本书,他看完了,可以互相传着看,那一个人就说不上看几本书了,每人如果都养成了读书习惯,那扫盲的成果不就真正的巩固住了吗?而且也不会走东家串西家,拉舌头扯簸箕,生产队不就少了很多纠纷,你这当队长的不也省了心了吗?再说,如果成年人都养成读书习惯,小青年们也会跟着读书了,不再整天打扑克,闲逛了,那该是多好的事啊!”

    程队长不等他说下去,忙说:“行了,行了,我知道你不想好了也不会提出来的。这样的好事,花多少钱,生产队都大力支持,你的点子都是好点子,你就大胆地按你的想法去做吧。”

    高志远没想到程队长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便说:“那可谢谢程队长的大力支持!”

    “你谢我什么,要谢也是我谢你,我代表生产队感谢你,代表广大社员感谢你!”

    高志远高兴地说:“那我晚上就宣布了。”

    “宣布吧,就按你说的去做。”

    高志远从程队长家出来,心情无比畅亮,觉得天格外明亮,空气格外清凉,虽是寒冬,却像明媚的春天。

    晚上上课,高志远便把这一消息向大家宣布了,最后他说:“我们已学了八百多字,考试的方法还是从其中选一百字,每个字一分,你对了八十个以上,就能得奖。这要按上次考试成绩,我们有四十人获奖,那如果这次大家更努力,可能更多人得奖。”

    魏金花说:“那要都达八十分以上呢,都得奖吗?”

    没等高志远回答,程队长就说:“真要都八十分以上,那就都得奖。生产队还欢迎大家都得奖呢,那证明大家都学会了,我们的扫盲任务就能完成了。”

    高志远又说:“我们考试时间订在腊月二十日,离现在还有十天,这十天是留给大家复习的时间。我也希望大家都好好努努力,争取每人都达八十分以上,都获奖。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奖品是一本图书,你如果获奖了,喜欢读什么书,你可以写上,如果书店能买到,就按你要的给你买回来。”

    不等他说完,潘木匠就插嘴道:“这可是好事,自己学着字,生产队还给买书看,真是做梦娶媳妇——上哪去找的好事!我这次也争取让生产队给买本书,和你们年轻人比试比试!”

    程队长说:“听到了吗?老年人都和年轻人叫板了,你年轻轻的能让老年人超过去?”

    大家都很兴奋,都跃跃欲试,都想一定好好努力,争取达八十分以上。即便上次没考八十分,也都七十多分,距八十分也就几分之差,这次好好努力,也能达八十分以上,所以,也都信心满满。

    高志远很欣慰,他苦苦想到的办法,又可以去实现了。

    一天,刚吃完早饭,韩文义就到高志远家,对高志远说:“我家今天杀猪,你得去帮忙,杀完了,我得去公社卖购猪去。”

    高志远爽快地说:“行,我在家也没活。”说完,他俩便一起走了出去。

    到了韩文义家,刘酒癫已来了,他腰里扎条帆布做的围裙,围裙已像是油布,黑得发亮。他手拎着一个布兜,里面是杀猪工具——一把一尺多长的尖刀,一条捅猪皮吹气用的“挺杖”,还有褪猪毛用的一块粗糙的搓石,灌猪血肠用的用瓶嘴做的漏斗凡是杀猪用的工具一应俱全。因为,年年村里的猪都是他杀,由于杀得多了,他杀猪既快捷,收拾得又干净,他也不图什么,只图一顿好菜好酒,他的酒癫也就由此而得。

    见他俩回来,刘酒癫就说:“动手吧,还得去公社卖购猪去呢。”

    韩文义和高志远便去了猪圈,高志远一看,这是什么肥猪啊,虽不能说瘦骨嶙峋,但也不能说肥胖,和瘦猪差不了多少。他也知道,因为各家的吃粮都很紧缺,喂头购猪,生产队给些秕子,还必须得完成卖多少猪肉的购猪任务。但就那些秕子,根本就喂不起一头肥猪来,吃粮宽裕些的,自己家再搭些,能喂得胖些;吃粮紧缺的,根本喂不肥。喂头购猪,把必须完成的猪肉一卖,自己也剩不下什么。可那为什么还有人家喂购猪呢?因为,一是卖了购猪得些钱,能补贴生活家用;二是,即便剩不下肉,还能落个头蹄下水,这对当时一年都见不到油水的社员来说,也是难得的美馔佳肴了。

    韩文义进了猪圈,一把扯住猪的后腿,猪奋力地向前挣,高文义也进圈扯住猪的另一条后腿,便把猪拽了出来。刘酒癫窜上前去扯住猪鬃猛地往一边一拽,把猪拽倒,一脚踏住,随即把猪的前后腿按在一起,从围裙的兜里扯出麻绳,牢牢实实地捆住。高志远看得呆了,没想到四十多岁的刘酒癫,有这么大劲,而且如此麻利快捷,真是杀猪杀多了,熟能生巧,扯,踏,捆只用了几分钟,就把个前蹿后跳的似狼如虎的猪捆个老老实实,只剩哼哼地份儿了。

    他让韩文义在地上放上炕桌,他和韩文义一人抬着猪的一面,放在桌子上。让韩文义按着,让高志远拿来接血的盆,他便又用一根麻绳捆住猪嘴,又用一根木棍绕了一个劲儿,猪便连哼哼声也哼哼不出来了。他一手把猪头向后仰去,一手握刀,照准猪的咽喉处深深的扎了进去,猪奋力的挣扎着,他叫道:“接血。”,随即拔出刀,血如喷泉似的喷了出来,高志远赶忙用盆接住。

    刘酒癫向高志远说:“用筷子搅着,不然就成块了。”

    高志远按着刘酒癫的吩咐用筷子搅动着血盆,只一会儿,就流了大半盆子血。猪也极力的蹬了蹬腿,一动不动了。

    高志远说:“刘哥,杀猪真快!”

    刘酒癫也自豪地说:“杀常了,有经验了。你看这一刀,像是很简单,实际可不那么容易。你扎偏一点就扎坏气管,它一出气,血就脏了不能吃了。你得不歪不偏地顺着血管扎进去,一扎到心脏,血便很快地流出来,血尽自亡;如果扎不到心脏,那就得等一段时间,血才会流尽。你刘哥没什么能耐,就是会杀个猪。”

    高志远说:“杀猪这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活,这也是个技术活,刘哥杀猪又快又干净,也是能人!”

    韩文义也说:“我早就说过,各人一段艺嘛,刘哥杀猪,无师自通,技术一流,也是农村了不起的能人!”

    刘酒癫说:“行了,两兄弟可别忽悠你傻哥哥来了,我知道这就是笨汉子活!来吧,咱们给猪褪毛。”说着,他们把猪抬到锅台垫着的板上,锅里水已烧开,刘酒癫用水葫芦往猪身上浇水,浇几下,用手拔拔猪毛,等拔下来了,就不再浇水,便用他准备的褪毛的石头搓,猪毛痛痛快快地掉了下来。等烫好的地方的猪毛褪净了,再用开水浇没褪毛的地方,再搓如此几次,猪毛褪净,一个黑毛满身的脏兮兮的猪变成一个白白的猪了。他们又把猪抬到桌了上,刘酒癫在猪后腿上割个口子,用“挺杖”插进猪皮里去,前腿c后腿c猪头,猪尾各处都能插到。高志远很奇怪,猪皮里像是空的,到处都能插到。插完,便用气管往口子里面打气,一个干瘪的瘦猪立即变成了一个又白又胖的肥猪。

    高志远开玩笑地说:“要是猪真这么肥,就真成了肥猪了。”

    刘酒癫道:“现在除了黎保管家能喂这么肥的猪,剩下可能一家也没有。”

    高志远不解地问:“他家怎么能喂这么肥的猪呢?”

    刘酒癫笑道:“小鸡尿尿——各有各道呗。”

    刘酒癫不便深说,高志远也就识趣地不再深问。

    刘酒癫在吹足了气的猪身上泼一层水,现正是三九寒天,泼上去的水,只一瞬间就变成了冰,刘酒癫便又用一块光滑的石头在猪身上搓。

    高志远问:“这搓有什么用?”

    “刚才用开水烫没褪掉的绒毛,趁冻一搓就都掉了。”

    果然,他搓了一会儿,猪身上便干干净净地一根绒毛也没有了。他便让韩文义拿来一个大盆来接着,他在肚脐处用刀挑个口儿,用两个手指挑着,把刀刃朝上刀尖小心地伸进去,像割纸似的,“吱——”地挑到前胸,肚子立即割开一道大口子。他让韩文义把盆接好,两手伸进肚子里,只一捧,肝肠五脏拖拖拉拉的一大堆便进到盆里。他让韩文义把盆端进屋去。他手起刀落,在猪脖子上只一旋,两手抱住猪头一拧,猪头便活脱脱地掉了下来。他又在猪腿的蹄腕处一旋,便把猪蹄掰了下来。

    他这才直起腰来说:“拿大秤来称称,看多少斤?够不够购猪任务?”

    韩文义把早以准备好的生产队过粮食的大秤拿来了,刘酒癫在猪肚皮两边各割一道口子,用大秤的秤钩钩住,韩文义和高志远往起一抬,刘酒癫说:“86斤。你家的购猪任务是多少斤?”

    韩文义说:“80斤。”

    刘酒癫说:“那只能少少地割一条猪脖子。”说着,便在猪脖子上,薄薄地割下一窄条肉来,又说:“赶紧套车,去公社交购猪去吧。”

    高志远心想,今天杀猪这么忙,为什么还非得今天去交购猪呢?便说:“明天交去不行吗?”

    刘酒癫笑着说:“这就看出你是个书呆子了。明天交去,在家搁一宿就掉二三斤呢。”

    韩文义便去了保管库套上牛车,把猪装进麻袋里,装车上,赶车去了公社。公社离生产队十六里路,赶牛车,慢悠悠的,来回也得五c六个小时。冬天的天短,回来也得黑天。

    刘酒癫要倒猪胃倒猪肠子,灌血肠。韩文义的母亲忙着烧火煮菜,她向刘酒癫说:“你把割下来的那血脖子,割下些来,我好切切煮上。”

    刘酒癫笑着说:“那通共不到五斤,你还煮什么肉啊?你辛辛苦苦喂一回猪,留你们娘俩过年包顿饺子吃吧。”

    韩文义的母亲说道:“那怎么也得切上些,杀一回猪,杀猪菜里怎么也得搁上点儿肉啊!”

    刘酒癫笑着说:“不用放肉,我灌的血肠就格外香,比肉还香呢。那一条肉你快留着过年吧。你家卖购猪了,生产队过年分肉也没你家的份了,怎么也得留块肉过年包顿饺子吃啊!”

    韩文义的母亲不让,非得让切上一半,说:“这不还有猪头和猪蹄子呢吗?”

    高志远听着看着,心里充满的感慨:杀一头猪,只剩二c三斤肉,和没杀猪有什么两样?农民啊,农民啊,真如潘木匠大叔唱的:

    “农民苦,农民难,

    柴米油盐都花钱,

    大米白面很少见,

    吃顿馒头算过年。

    ”

    刘酒癫不到一个小时,就把血肠灌完了,他笑着说:“现在杀猪好收拾,不用剔肉,脑袋一割,拉上交购猪去了,就剩灌灌血肠,就完事了。”

    活儿干完,高志远要走,韩文义的母亲说:“你忙一上午了,怎么也得吃了杀猪菜再走啊!你文义哥回来早了,做中了咱们就吃。”

    高志远只得留下,坐下来,和刘酒癫说话。他说道:“没想到刘哥杀猪的技术这么高,我刚才看到你两手往猪肚子里一掏,像变戏法似的那满满的一肚子肝肠五脏就都出来了。”

    刘酒癫听高志远夸他,很得意,说道:“不是有那么句话吗?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隔行如隔山,你看我那么一掏,没费事就把肝肠五脏都掏出来了,实际可不那么简单。大肠与□□连着呢,食道和气管与脖子的肉连着呢,我提前已把连着的肉都剔好了,所以,你才看那么简单一掏就都掏出来了。”他看着高志远又说,“这就像你教夜校,看社员现在认了很多字,像很简单,可你也是提前每天学几个,还得复习一个星期的字,你提前做了那些铺垫,社员才认了那么多字。”

    高志远想他这比喻并不恰当,可他说得却有些道理,这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刘酒癫又笑着说道:“兄弟,你教夜校,大家都听你的话,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高志远觉得他问得倒有点儿意思,就说:“不知道,刘哥说是什么原因?”

    “社员不是有句话,叫‘眼见为实’吗,社员不听说得多好,只有亲眼见了才相信。你从小就读书,刚一回来就下庄稼地,社员们都寻思你受不了这苦呢?可是这半年下来,你割地,拉地,打场,扬场,扛口袋样样都不比整天干活的社员差,大家从心里服你,觉得你是块好钢,所以,你说什么,大家才信服!”

    高志远没想到还有这般道理,便说:“我做得照大家差远了,是乡亲们担待我。”

    “嗬,你可不差,扬场那么脏累的活,你干了一秋天,就成了扬场的把式了,谁不佩服!说实在,我觉得我现在干庄稼地的活都赶不上你了。”

    高志远忙说:“那刘哥可太谦虚了,我庄稼活照你可差远了,向你学习的地方多着哪!”

    刘酒癫道:“我是个实在人,有啥说啥,不会耍嘴!要说嘴上的功夫,谁也比不上程队长,那可是竟捡大的吹!你说他吹出咱们村是文化村,说早就扫除文盲了,这不是瞪着眼说瞎话吗?这要不是你给他圆了这个锅,他说不上做多大的腊呢!你是有两下子,咱村那些大老娘们,是神人也治不了,可你把她们治得服服帖帖的,你还没训她们,也没哄她们,可你身上像有渗人毛似的,她们就听你的。”

    高志远谦逊地说:“我知道,是大家抬举我。”

    “不是抬举你,是你服人。”

    他俩说着话,韩文义的母亲进屋说:“饭中了,菜也熬好了,先吃吧。”说着放上炕桌,端上一大碗杀猪菜——是猪肉c血肠熬白菜,拿上一瓶60度的白酒,放上两个盅子,说:“今天,志远陪清云喝点儿。”

    高志远忙说:“我可喝不了酒。”又向刘清云说道,“刘哥,我实在喝不了,你就自己喝吧。到这,也别见外,你也够累的了,喝点儿酒,解解乏。”

    韩文义的母亲也说:“志远喝不了,就不逼他喝了。你会喝,你自己喝,这也不是外人,你到这像自己家一样,要喝好了。”

    刘酒癫说:“我到这还见外?我自己喝。”说着,自斟自饮起来。

    韩文义的母亲给高志远盛了一碗黄橙橙的小米饭,高志远吃着饭,陪着他,说着话,吃着菜。他尝了尝血肠,细腻舒滑,肥而不腻,清爽可口,是很有味道。便说:“刘哥这血肠灌得比肉还好吃呢!”

    韩文义的母亲也说:“你刘哥灌的血肠可是出了名的好吃。”她一边说着,一边夹了块肉放在高志远的碗里,又说:“你们吃肉啊!”

    刘酒癫说:“我各家杀猪,没少吃了肉,志远兄弟吃啊。”

    刘酒癫不光是酒癫,自斟自饮,大半瓶酒就喝了进去,说道:“韩婶,给我盛饭吧,我喝好了。”

    韩文义的母亲说:“再喝点儿吧?”

    “喝好了,我到刘婶家就像自己家一样,喝好就行。”

    韩文义的母亲说:“那我就实在的了,给你盛饭了。”说着,给他盛了一碗饭。

    他们吃完饭,韩文义还没回来,他俩便回家了。

    这十天的复习时间,扫盲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出现很多新奇的事。有夫妻齐上阵的,一家子两口子都上夜校的,夫妻俩一起学习,你考我,我考你,看谁写得多,看谁写得扎实;有母女或父子齐上阵的,这时正值学生放假,母亲或父亲便让孩子当老师,让孩子考她(他)总之,人人努力,个个刻苦,挖掘一切潜力,发挥最大的能量,都加紧复习,准备考个好成绩。

    程队长见了高志远说道:“你小子的法儿真灵!你把三四十岁的大妇女和大老爷们治得像小学生迎接期末考试似的刻苦学习,我真服了你了。”

    高志远笑着:“这不是我治的,是社员有这样的学习热情,我不过就是烧把火而已。”

    “你这把火烧得可准时,别人怎么就烧不了这把火呢!”

    “我这把火还不是有你这坚强的后盾,不然,我也烧不起来啊。”

    程队长笑着看着高志远,若有所思地说:“这干活和干活可真不一样,会干的干得得心应手,保证成功;不会干的瞎费力气,是劳而无功。你小子这一鼓动,我看得有多少人就得准备多少奖了,这成了全民皆奖了。”

    “那你不才高兴吗?你不就要的是全体都扫除文盲吗?”

    “高兴,高兴!要不我怎么说得好好感谢你呢,你可为扫盲工作立了大功了。按理说最应该好好奖励奖励你了。”

    高志远笑着说:“全体社员都扫除了文盲,这不是给我最大的奖励吗?”

    程队长也呵呵笑着说:“也对,什么奖励也没这奖励大!”

    复习十天,转眼即过,二十日晚上,开始考试。高志远念听写的字,程队长和韩文义监考。课桌都拉得距离尽量远一点儿,社员写完字都用本子盖上。一百个字,不到十分钟听写完了,程队长和韩文义收上了卷子,高志远当堂批卷。每批完一张,韩文义便登记上并读出谁多少分。大部分批完,都在八十分以上,九十分以上的居多。

    社员们纷纷议论着:“这不都获奖了吗?””连刘酒癫都得九十分了!”

    高志远都批完,只有两人没达八十分,除此都达八十分以上。得八十分以上的皆大欢喜,没得八十分的那两个人,脸上有些挂不住。

    这时,程队长说:“全班就两人没达八十分,但也七十多分了,生产队也不在乎这两个人的奖,就来个皆大欢喜,都获奖。但有个前提条件,你们两个得补考,就是过了年后,再补考一次,达八十分以上,再把奖发给你们。大家说这样行不行?”

    大家立即说:“行。”

    程队长又说:“生产队说话得算数,说奖八十分以上,就得奖八十分以上的。但是,学生考试不及格还允许补考呢,我们也一样,你这次考差点儿,再努努力呗,争取补考考好了,也一样得奖。”

    高志远接着说道:“这次考试,在大家的刻苦努力下,取得很好的成绩。九十分以上的31人,最高分是魏金花100分,一个字没错,程凤荣和纪静雯都得了98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她们表示祝贺!”说完,他带头鼓起掌来,大家也热烈地鼓起掌来。

    高志远又接着说:“八十分以上的13人,七十分以上2人。刚才程队长已表态了,这次都奖励,没达八十分的,也七十多分,只几字只差,努努力,下次补考一定能达八十分以上。下面,我把卷子发下去,我把考这一百个字写在黑板上,你写错或没写上哪个字,就把它改过来或填上。再在你的本子上练习这些字,争取写会了。另外,在你的卷子顶上,写上你想要的书的名字,不会写的找旁边的人告诉写上,再交上来。明天就按大家写的书名去买书,奖给大家。”

    韩文义发卷子,高志远在黑板上写那一百个字,大家便嘁嘁喳喳地改起卷子来。

    韩文义发到潘木匠的卷子,调侃道:“你这回也牛逼了!86分,名副其实的获奖了!”

    潘木匠自诩地说道:“牛逼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堆的,这得证明你大叔宝刀不老!”

    大家改完卷子,便交了上来。高志远统计一下大家写的书名:《岳飞传》c《杨家将》c《烈火金钢》c《林海雪原》c《呼家将》c《包公案》c果然,和他读书的兴趣不一样,古典的忠孝礼义的书居多,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之作。

    第二天,他便赶上牛车,去镇上书店去买书。因为那时候,全村还没一辆自行车,四c五十本书,背不动,只能赶上车去买。他到了书店,把牛拴在门前的木杆上,走进屋。

    书店不大,只有两间房,但四周的书架上却摆得满满的书,中间的案子上也摆满了书,显得很丰富。靠窗放一张办公桌,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坐在椅子上,悠闲地看书。

    那姑娘见高志远进来,露出奇怪的眼神:像是说这是书店,不是商店,你走错屋了吧?

    高志远看着姑娘奇怪的眼神,也暗想,这里看来是很少有人光顾。他看着那书架上的标签,分门别类地写着:马列著作类,政治类,文学类地,文学类里又分:古代小说,现代小说,散文他不禁暗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欣赏着书,心中立即充满既亲切又陌生的感觉。在县城读中学六年,他逛了多少回书店啊!记得他每个周末都要到县里的“新华书店”去看看,看看又有什么新书,即便不买,翻着看看,心里也无比欣慰。他认准周末改善生活的那顿馒头和肉菜不吃,吃早晨多买留下来的米饭,也省出钱来买他喜欢的爱不释手的书。他家生活很困难,父亲供他读书不容易,所以,他从不乱花钱,买书的钱都是他节省下来的这是回来半年多,头一次进书店,感慨良多。

    那姑娘看他认真地翻看着书,知道他不是逛商店是来买书的,便走上前来,热情地说:“同志,你想买什么书?”

    高志远说:“我先看看。”他大致地浏览了一下,社员们写的那些书基本都有,他便把写有书名的纸拿出来,照着书名去找书。

    那姑娘看了看他记书名的纸,满脸惊讶,不禁脱口说道:“你买这么多书?”

    高志远笑道:“是啊。”又开玩笑道,“不行吗?”

    “行,行。”姑娘眉开眼笑地疑惑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高志远笑着逗她:“你没见一个人买这么多书的吧?”

    “没见过,这书店很少有人来买书,你一进屋,我还以为你买东西走错了门了呢。”姑娘直爽地说着,也帮高志远找起书来。一边找一边仍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高志远仍逗她道:“我想在村里办个图书馆啊。”

    姑娘信以为真地高兴地说:“那可太好了,我们书店就有伴了。”她又说,“你知道吗,全镇就这么一个书店,还没人买书呢。我倒是轻快了,整天在这坐着,可那也够闷的。好在,我喜欢读书,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她忽然停住,可能觉得自己对不认不识的人说起来就没完不好意思了。

    高志远也看出来,姑娘虽在书店工作,是很轻快的活,但也够寂寞的,所以,见了他买那么多书,有得遇知音之感,才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很喜欢这姑娘的开朗乐观,便说道:“我也喜欢读书,不然,怎么会买这么多书呢。”他看到姑娘那满脸的纯真,便说,“实不相瞒,不是我建图书馆,是我变相地建图书馆。”

    姑娘更疑惑了,满脸疑问地说:“什么不是你建图书馆是你变相地建图书馆?赶上饶口令了,把我都饶糊涂了。”

    高志远说:“我是红山大队五队的,今冬不是全公社都大搞扫盲运动吗?我们队今冬也忙着扫盲”

    姑娘听了,忙插嘴道:“我听刘宣委在会上说过,说全公社顶数你们队扫盲运动搞得好,说还要组织全公社各队都去你们队参观呢。说是县高中一位毕业生回队教夜校呢,教得可好了”她又疑惑地看着高志远,兴奋地说,“你不是那夜校的老师吧?”

    高志远笑了,说:“你看我像吗?”

    “像,像。”她情不自禁地说,“像一个高中生,就是黑点儿。”说完,她兀自地笑了起来。

    高志远说:“我是地地道道地农民,能不黑吗?”

    “哎呀,你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窗户口吹喇叭——名声在外啊,全公社都知道你们队夜校搞得好,说社员真得都扫除文盲了。”她还稚气的脸上兴奋得像一朵花儿。

    高志远被这姑娘的诚实率直所感动,说:“十里地没准信,你别听人们瞎传,我们队也一般。”

    “你是姓高吧?叫什么名字来,我没记住。”

    高志远只得说:“我叫高志远。”他又礼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姑娘爽快地答道:“我叫黄莹,是晶莹的莹,可人们都叫我‘黄莺’。”

    “黄莺很适合你,你的声音清脆甜美,很像黄莺。”

    “人们也这么说,叫就叫吧,名字不就是个代号吗?”她又看着高志远说,“你还没告诉我什么变相图书馆是怎么回事呢?”

    高志远只得把夜校考试奖励的事情说给她,最后说:“奖励了社员四十多本书,全村互相传换着看,不就是变相图书馆了吗?”

    黄莹高兴地说:“你真有办法!怪不得你们夜校搞得好呢!”

    他俩一边说着话,一边找着图书,纸上记的书店没有的图书,高志远要买本别的图书代替。

    黄莹说:“不用代替,我把书名记下来,去县新华书店给你进,就晚几天的事。”

    高志远想既然有的人想要那本书,一定是一心想要的,换一本怎么也没有他想要的那本好。再说,看黄莹那么热心帮忙,也就答应了。

    应该买46本书,缺了9本,便先买了37本,高志远和黄莹结了账。黄莹找了个纸箱子,把书装好。她忽然说:“高老师,你能不能等一会儿走,你们队买这么多图书可值得在全公社宣传推广啊,我找刘宣委让他亲自来看看。”

    高志远平淡地说:“不用了,这是为了扫盲,没什么值得宣传的。”

    黄莹听了,有些惋惜地说:“那好吧,我好好向刘宣委汇报汇报。”

    高志远把纸箱搬到车上,向黄莹说,“我走了。你什么时间进回书来,给我们大队捎个信去,我就来拿。”

    黄莹非常热情地说:“你有时间到公社来,可到书店来啊。”

    高志远说:“我来公社一定来书店。”说完,便赶着牛车走了。

    晚上上课,他把那37本书,按名单上写的发了下去,没发着的,他说:“没发着的,是书店里没有,书店答应到县给进去,过几天就会来。来了我去拿回来再给大家发。”

    得到自己想要的书的人兴高采烈,像宝贝似的翻看着;没得到的,知道过几天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心里也很高兴。

    发完书,高志远便开始上课,依然接着学春联

    转眼之间,到了新年。

    高志远回顾回来这半年,觉得既是充实的,也是郁闷的。充实的是他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马列毛泽东的著作里,一个一个地解答着心中的疑惑,一个一个地辛苦地也快乐地爬着哲学的山峰,让他暗淡的心里透进了一丝亮光,明白了不少道理。另外,夜校学习也如火如荼,社员们的扫盲任务即将完成,虽这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让他那空虚的心灵多少有些慰藉。郁闷的是他如行在漫漫的黑夜,虽多少透进了些亮光,看到些希望,但仍不知道这漫漫黑夜有多长,仍有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来到过年,生产队给每口人分了6斤白面,三斤猪肉,算是过年了。因为个人家都养不起猪,生产队有养猪场,每到逢年过节杀几口猪,给社员们分点儿肉。对于一年见不到油星吃糠咽菜的人们来说,吃一顿白面馒头见到两片猪肉,那种心情是现在的人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来的幸福。

    那时赶年集,只花个十元八元钱就够了,现在听听像是笑话。可那是真的。赶年集需要买两张红纸写春联,每张一角钱;买十张八张烧纸,上坟用,每张四分钱;买张黄表,每张五分钱;买“天地爷””灶王爷”每张二角钱,没钱的可以不买,过年用黄表写个“牌位”供上即可;买小鞭一挂,四c五角钱,留年五更放的;买“二踢脚(双响)”十个八个,每个五分钱,留作初一十五烧香放的;买二斤酒,每斤一元多钱;买二斤糖,每斤七c八角钱;这就基本算是办齐年货了,你算算花多少钱?是不是有十元八元就够了。

    不过那时候十元八元钱也不好挣呢!高志远回家那年生产队每个劳动日值是四角五分钱,秋天最累的割地每天才挣八分工,十分工合一个劳动日。那就是干最累最重的活计,每天才挣三角多钱,要干一个多月,才挣十元八元钱,你想想多不容易啊!

    那年高志远和父亲挣了三百多个劳动日,除去口粮钱和平时借的钱,净分六十二元八角钱。那在当时是分钱的大户了,有一多半孩子多劳动力少的人家,一分钱没分,还欠生产队的钱,当时叫“三角债”。

    过了腊月二十三,就有人找高志远写春联,因为,全村四c五十户人家,只有小学校张老师和他写春联,去晚了挤不上。他俩年年得写四c五天才能写完,那时的春联不像现在这么少,门口一贴就行了。那时,除了门口贴外,还有“天地爷”c“灶王爷”c保家仙c菩萨各路仙家都得贴。还有车对c庙对c井对,这是家家都贴的。还有“出门见喜”c“抬头见喜”和“肥猪满圈””鸡鸭满圈”这还不算,屋里的坛坛罐罐c缸缸柜柜等都得贴上“福”字,就连牛马羊的脑袋上都得贴上“福”字。窄小的庙门两旁,年年春联得粘好几层,井台的栏杆上更是贴得通红。。每家就买两张红纸,有的家还只买一张,可春联都是那些。得把红纸裁成窄窄的条儿,将就着够用。

    高志远已把各种春联都熟记在心,既不用想词,也不用讲究字写得好坏,只是不停地写。不过,有时也有不会写的春联,保管老黎大叔是皮匠,他要给他们皮匠供奉的祖师爷白皮先师写副春联,高志远一下子蒙了:还从来没写过这样的春联。神仙的春联又不是随便编的,编错了,让神仙怪罪了呢?好在,村里张老师那里有本手抄的春联本,上面各类春联都有,他便去那里查找。可是从头查到尾,也没有白皮先师的春联,但是有“其他仙家春联”,那就是各路仙人都可以用的,他选了一副:“炼就长生体,养成不老身。”,回来给他写了。写着,他也在想,这不就是恭维神仙的话吗?这样的话,我也会编,以后再有仙家春联,也不会难倒我了。

    写春联一直写到过年,从早晨吃完饭,一写到晚上十多点钟,写得两只肩膀发酸胳膊生痛。甚至大年三十,还有人来,说落下什么什么春联了,还得补写。写春联一忙六c七天,天天人来人往,屋里挤得满满的,炕上,柜上,箱子上都放满的春联。因为一家的写好了,得晾干才能拿走,他家还没晾干,下一家又写出来了。屋里乱得像猪窝,好在,父亲的脾气好,不但不烦,还尽量腾出地方来,帮着晾春联。

    好在高志远家不用忙年,就他们俩大男人,不用做新衣服,添鞋袜什么的。父亲只在年跟发三斤四斤面,蒸一锅馒头,年三十给神仙上供用。剩下的白面还得留着来人去起时好用。他们过年能吃上白生生的馒头,也是沾了神仙的光。

    过年,夜校放十天假,从腊月二十五放到正月初五,初六上课。高志远写春联一忙到年三十,过了年才算休息。

    初一早晨,农民都有迎喜神的风俗,年五更即便玩一宿的,初一早晨也要早早地迎喜神。因为,迎了喜神就会让你一年喜事连连,谁愿错过这样的好时机。所谓迎喜神,就是按“灶王爷”上写的喜神在什么方向,人们早晨便向什么方向走,走一段路,就算把喜神迎回家了。那年,“灶王爷”上写着喜神在东方,村里人早早地都起来,出了村子,便向东方走去,走一会儿便都回去了。高志远也向东方走了一会儿,他忽然发现,道路边c野地里,树林间有很多的牛马粪,先还奇怪,很少见这么多的粪,后一想,是过年了,人们都忙着玩了,谁也不起早捡粪了,所以,才这么多粪。他不禁暗想,这不正是捡粪的好机会吗?他喜不自禁,吃完早饭,他便套上一辆牛车。保管黎大叔奇怪地问他:“套车做什么去?”

    他说:“捡粪去。”

    老黎大叔笑呵呵地说:“大过年的,人家都歇歇了,你还不歇着?”

    高志远笑着说:“这过年吃好的喝好的,干点儿活消化消化食更好。”

    老黎大叔笑着说:“真是勤快小伙子,过年都不歇着。”

    他从初一到初五,每天去野外就能捡一车粪,平日起五更背着篓子跑十来里路才能捡一篓子粪,这多划算啊,像是巧来的。可社员们就是怪,即便这几天这么多粪,为了过年,谁也不去捡。高志远暗想:农村的一个风俗一旦形成习惯,要改就难了,习惯的力量真大啊!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