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读书 > 玄幻小说 > 永不熄灭的火 > 正文 28.第十八章 表彰大会
    一天中午收工,高志远回家路过潘木匠铺,看到门还开着,他便拐了进去。因为,他把做桌子凳子的材料已准备齐全,就剩做了。他打算向潘木匠大叔借把锯用用。

    潘木匠正在收拾地上的木头,看样子也要收工。见高志远来了,便问:“你怎么闲在到这来了?”

    高志远道:“我路过,看你还没关门,就来了。不知你有没有闲锯,我借把用用。”

    潘木匠问:“你用锯做什么?”

    高志远笑着说:“我想钉个简易的桌子凳子。”

    潘木匠看着高志远说:“你会做吗?”

    “我就是把材料锯好了,用钉子一钉,就行。”

    “用钉子钉到一起,能结实吗?”

    “就是用来看看书写写字,没事的。”

    潘木匠笑了:“桌子凳子没有卯榫怎能结实,这样吧,你把材料给我送来,我给你做上。”

    高志远忙说:“大叔,可不用麻烦你,我自己钉个简单的就行。我就是在学校坐凳子看书写字惯了,回来坐在炕上,腿受不了。”

    “还跟我客气来了,你忘了你小时候,屁股后跟着追着我给你做小枪的时候了!”

    高志远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是小时候,他们把潘木匠铺当成神圣的殿堂,看着潘木匠大叔把一块块粗糙的木头,做出的一件件玲珑剔透的雕花桌椅,漆红描花的箱柜觉得潘木匠大叔太神奇了,他的一双大手像变戏法一样,什么宝贝都能变得出。当然,这还不是他们那群小伙伴最关心的,最关心的是央求潘木匠大叔高了兴给他们做把大刀了,小□□了,那可是比得了金元宝还高兴。潘木匠大叔要是上来高兴,把大刀的把和刀背漆成黑色,刃漆成白色,回家再在把上拴上红缨,大刀一甩,那威风劲不比解放军英雄差。而高志远最喜欢的还是潘木匠大叔做的小□□,枪管枪把锉得圆滑细腻像真的一样,尤其是扳机,一扳还能活动,他就不知道潘木匠大叔怎么能在枪托里安上一个活动的扳机。他为了得到一把小□□,没少给潘木匠大叔溜须拍马,缠得潘木匠大叔没办法,到底给他做了把小□□,而且还给它涂上的黑管紫把,更像真的一样。潘木匠大叔的话,又让他回到儿时,便笑着说:“那时,没少缠磨了你。”

    潘木匠道:“那时也是数你乖,最讨人喜欢。你把木料拿来,我少抽两袋烟的工夫,就给你做上了。”说着,又看着高志远说,“你不来我还忘了,你来了,我倒想起来了。大叔还有事求你呢”

    高志远忙说:“大叔,你说,什么事?”

    潘木匠笑着说:“我听说这些日子夜校学习得可红火了,说一个字不识的程凤荣都学习要看闲书了。你知道你大叔,也是好听个书看个戏的,这些年也习练得认得几个字,看书是连蒙带侃囫囵半片的只弄个大概意思。我也想跟着夜校去学习学习,你说我还能学会了吗?”

    高志远高兴地说:“大叔,就你这精神,学字不比年轻的差,你学一冬天,保证能看闲书。”

    潘木匠高兴地说:“真的?那我也上夜校去,不会影响你们吧?”

    “怎么能会影响呢,你去还能起带动作用呢!现在有些四十多岁的人,有的说年龄大了,脑子不行了,记不住了。你要是去学习,不正给他们起带头作用了吗?”

    潘木匠高兴地:“那我今晚上就去,在家待着也是待着,到那学学字多好。”

    晚上,潘木匠果然去了夜校,他看程队长也在夜校,就笑着说:“队长,我也来学习学习,行不行啊?”

    程队长听了,高兴地说:“你来学习,我们可是拍双手欢迎!要是咱队老年人也参加夜校扫除文盲,那咱队可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村了。”

    韩文义在一旁也调侃道:“你也屎壳螂捧书本——假充圣人来了。”

    潘木匠也立即说:“别屎壳郎打哈欠 ——闭上你那张臭嘴吧。”

    魏金花在一旁也接音道:“你俩是屎壳郎配放屁虫—— 一对臭货。”

    韩文义立即说:“咱们仨是屎壳郎配放屁虫和苍蝇——没一个好东西。”

    潘木匠也说道:“对,对,对,咱们是屎壳郎掉进粪坑里——臭对了臭了。”说完,又笑着说,“大家别和我们学,要学和咱们的秀才学,学知识学文化,我这不也是屎壳郎念佛——学好来了吗?”

    他诙谐幽默的话,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程队长也笑着打趣说:“潘木匠大叔改邪归正上课来了,给年轻人做榜样来了,我看谁还敢再在潘木匠大叔面前说自己年龄大了,记不住了?”

    潘木匠也说道:“你还别说,我还真不服你们年轻的,我也想和你们比试比试。”

    程队长说:“那太欢迎了!”

    潘木匠说来上课,还真来上课了,而且像上课的社员一样,拿着本子,天天晚上也像小学生一样认真的读啊写啊。这倒让高志远很高兴,因为他来了,那些年龄大的老喊记不住的,再也不敢喊了,他成了无形的榜样。

    生产队拉完地,开始打场了。首先打的是荞麦,因为荞麦割下来就成堆放着,不捆,拉到场院也放在场院中心,也不像其它的庄稼上垛。所以,必须得先打荞麦,才能腾出地方来打其它的庄稼。再是荞麦好打,只要用杈子拨拉荞麦秸,粒就掉下来了。

    一天,在堆得像小山似的荞麦堆周围,站一圈人,每人都用杈子拨拉荞麦秸,把粒拨拉净了,把秸秆挑到身后去,就算完事。这天,韩文义c高志远c黎巧芝和刘月芬都在打荞麦,虽然他们终于又在一起干活了,但是再也不能像割地时挨在一起,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他们如果挨在一起,那闲话就会满天飞,那是谁也受不了的。当然,他们也不会离得很远,而是互相能看得见,虽不能说话,却能眉目传情。

    嘴从闲不住的韩文义,一边拨拉着荞麦,一边说:“我给大家说个谜语,看谁能猜着?

    脸儿黑得透亮,

    肉儿白得像霜,

    刀枪剑戟不怕,

    就怕带眼铁床。”

    魏金花听了,便说:“什么话到你嘴里准变味,还‘脸儿白得透亮,肉儿白得像霜’,那除非是你,你脸就黑得透亮,要是割开露出‘满肚油’,那一定是白得像霜。”

    有的又接着说:“就是说的是他自己,他就刀枪剑戟都不怕,就怕带眼的□□子奶他!”

    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高志远想着:他那诙谐的话虽不太文雅,却也合辙押韵,很有趣味。什么东西黑得透亮,里面又白得如霜,不怕刀枪剑戟,却怕带眼的铁床忽然,他想到了,便高兴地说:“大伙别歪曲了他的意思,他说得还很恰当的。”

    大伙听高志远这样说,便猜测起来。有的说:“黑得透亮的除非是黑毛驴,喂胖了,油光锃亮,可肉也不是白的啊!”有的说:“白肉除非是肥猪那层肥肉,是白的。”有的说:“对,就是肥猪,皮是黑的,肥肉是白的。”有的又说:“可它不不怕刀枪剑戟啊,一刀就捅死了。”有的说:“都是他一编哄人的!他那嘴也没个把门,整天一编乱造。”

    这时,魏金花听着挨着她打荞麦的纪静雯嘴里嘟嘟囔囔地像是说:“杈子”

    魏金花说:“那怎么也成不了杈子。”低头细看,只见纪静雯打荞麦的杈子把上,贴着一块纸片,上面写着“杈子”。突然醒悟:原来纪静雯是在看着杈把上的“杈子”在记这两个字呢!

    她不禁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高声叫道:“你们快看看咱们的纪静雯吧,学字学得着了魔了!她嘴里嘟嘟囔囔地说‘杈子’‘杈子’,我以为他猜那谜语是杈子呢,原来她把‘杈子’写成纸片贴在杈把上了,在记这两个字呢!”她一边说着,一把拿过纪静雯的杈子,把杈把高高举起来,让大家看。

    胡国栋也说:“纪静雯这些日子学习是着迷了。我们去她家检查,看厨房里的用具都贴没贴上纸签,没想到,她不但把厨房里所有的用具都贴上了纸签,还把屋里凡是能贴的都贴上了纸签,什么墙了,门了,窗了,就连被垛都夹上纸签了。她这种学习精神,还真值得大伙学习。要大伙都像她似的这么用心,还有扫不除文盲的。”

    高志远也被纪静雯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他也忽然想到,各家里能贴纸签的东西都贴上了,那么公共场合的东西如果也都能贴上,那不也帮助大家识字吗?可随即又想,什么事情都有个度,适可而止,不能搞形式,如果只有形式,而内容跟不上来,那会起反作用的。

    这时,又听韩文义说:“谁猜着了?有奖。”

    高志远笑道:“这个谜语别看说得很俗气,想想还很贴切。”

    有人忙问:“那是什么?”

    高志远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大家往近前一想,也忽然醒悟,叫道:“是荞麦啊!”

    接着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你别说,荞麦是黑得透亮,里面的荞面却白得像霜,编得还很像的。”有的又说:“那怎么还不怕刀枪剑戟,就怕带眼的铁床呢?”有的立即解说道:“秋天用镰刀割,现在用杈子打,它不都完好无损吗?带眼的铁床是饸饹床子啊,荞麦压出饸饹来,不就被人吃了,不就完了吗?”有的说:“怎么想来,编得在真像!”

    魏金花说道:“小义子,可惜了你的文采了,就是没用到正地方。”

    韩文义道:“我逗大家开心快乐,还不是正地方?”

    魏金花若有所思地说道:“今天中午,你去我家一趟,我让你办件正经事。”

    韩文义道:“那可说好了,你可得管饭。”

    “行,你一个小孩伢子,我还管不起你。”

    大家说着笑着干着活,并不觉得累,一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下午,当大家又来上工时,不禁都惊呆了:只经一中午,像变戏法似的,场院里到处都贴满了纸签。一进门,贴着“场院”的纸片,两面墙上贴着“场院墙”的纸片。场院里各个庄稼垛上插上了 “谷垛”c“莜麦垛”c“小麦垛”的纸签,是用硬纸壳做的,用细铁丝缠在木棍上,插进庄稼垛里,既结实又醒目。就连小队的工具:搂场筢c扫帚c刮板也都无一例外,甚至过碌碡框上也贴上了“碌碡”的纸片

    高志远来到看到这些,既惊喜又感动。心想,他听了纪静雯杈子上贴了纸签后,曾想过这事,可怕群众说是形式主义,而没敢说。没想到,社员们倒自动地搞了起来。这样更好,群众有这样的热情,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功呢?

    大伙七嘴八舌地问着“场头(就是看管场院的更夫,社员们中午吃饭和夜间,都由他负责)”李光棍,这是谁干的?

    李光棍笑着说:“我也不知道。”

    有的说:“你看场院,到处都贴了纸条,你不知道?”

    李光棍仍笑着:“中午,我没看有人来啊。可能是有人会变戏法儿吧?”

    大家猜测起来,忽然有人说:“上午,魏金花叫韩文义中午去她家一趟,说有正经事让他办,一定是他俩干的。”

    大家一想有道理,在人群中找他俩,韩文义在人群中笑模笑样地看着大伙,魏金花还没来。大家便问是不是他干的?

    韩文义说:“这么好的事,我怎么想得出来,是咱们的‘金花’想出来的。她中午把我叫了去,这些纸片都写好了,纸壳纸签也做好了,浆糊也做好了,就让我负责往各地方贴了。所以,大家要表扬就表扬‘金花’,我只是跑跑腿。”

    大家也纷纷说:“你贴一中午,这功劳也有你一份。”

    程队长也说:“你小子为夜校也没少做了贡献,你虽然不是扫盲对象,却天天去夜校帮忙,帮这个教那个,大伙都看在眼里,忘不了你的好处。”

    大伙正说着,只见魏金花走来了,程队长小声向大家说:“一会儿我喊一二,大家就一起喊‘欢迎金花,欢迎金花’。”

    魏金花向大家走来,发现大家都不说话,只是看着她笑,觉得奇怪。当走近大伙时,忽听大伙齐声高喊:“欢迎金花!欢迎金花!欢迎金花!”

    魏金花一时愣住了,但随即便明白过来,笑着说道:“这让我多不好意思!”

    胡国栋说:“你还有不好意思的时候呢!你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为大家做好事,大家感谢你还不是应该的。”

    魏金花红着脸说:“这算什么啊,不过就耽误一会儿功夫。”

    程队长说:“你这个点子想得好啊!生产队应该想到这一点,我却没想到,我得向你学习!”

    大家说笑了一会儿,便开始了劳动,还是打荞麦。

    高志远想了很多,他想到教夜校两个来月,社员们许许多多的事令都他感动。魏金花是妇女队长,她很有号召力,据说她过去是带头不学习,而现在是带头学习。她很有人缘,很有鼓动力,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大妇女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用说学习已着了魔的纪静雯,非常用功的程凤荣,就连“书迷”刘清云最近也“迷瞪(就是打盹)”少了,学习多了。夜校按照每天五个字的任务,都能顺利完成。有的社员甚至向他提出每天多学两个字,可这不是急的事,每天虽然只五个字,每个学过的字都要复习一个星期,所以每天连新学的字再加上复习的就是三十五个字,这量已够大的了。只要能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学习下去,一冬天完成扫盲任务是不成问题的。从今天的情景看,大家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积极性也越来越大,这让他从心里往外感到欣慰。他忽然想到,是不是应该趁热打铁,很好地把大家的这份学习热情保持下去,那应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忽然想到评一次先进,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评一次这两个来月的学习积极分子,会让大家的学习热情更高。对,这是个好方法。可怎么评呢?交给大家,让大家自己提自己评,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过得有一条,提出谁来,得摆摆他的条件,最后,看谁的条件最充分,就是谁。这样就不至于流于形式,而评出真正学习的积极分子。

    下午收工时,高志远把这一想法说给程队长。程队长听了,高兴地说:“好啊,这是好事!生产队百分之百的支持!你说需要生产队做什么吧?”

    高志远说:“评出先进来,得发张奖状和奖品”

    不等高志远说完,程队长就说:“那没问题,你说需要多少钱,我让会计支给你。”

    高志远说:“也用不了多少钱,奖状用不几个钱,奖品,因为是学习积极分子,就买支笔和笔记本就行,也用不了多少钱。就得定定看评几个人?”

    程队长说:“不用订指标,多有多评,少有少评,只要大家评出来的够格,就奖励。”

    高志远说:“那什么时间评呢?”

    程队长说:“事不宜迟,今晚就评呗。”

    晚上,高志远点完名后,便向大家说:“今天,我们不上课,要开个会。开什么会呢?下面让程队长和大家说说。大家欢迎了。”大家鼓起掌来。

    程队长咳了咳嗓子,说道:“从高老师教夜校以来已两个多月了,这两个多月,大家都亲身经历了,我们夜校是真得学字了,我们已取得了很大成绩。这一阶段,可说大家都非常用功,和过去比,都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我们也应该做一下总结了,也就是总结总结这一阶段,谁学习的进步最大,谁最值得大家学习。也就是说,我们今晚上,要开个评先进学榜样的大会。评比的方法是,大家都想一想,这阶段谁学习得最积极,取得的成绩最好,就评谁。谁想好了都可以提,但是,你提出来后要把他的条件摆出来,别人可以补充,也可以提不同意见,最后再大家举手表决。大家说这样评行不行?”

    大家都说行。程队长就说:“那谁先想好了,就可以提。”

    胡国栋马上说:“我提一个,魏金花,她不但自己刻苦学习,还带动大家学习。远的不说,就说今天中午,牺牲了休息时间,又是写纸块又是弄纸壳的,把场院里能贴纸签的都贴上了。她也四十多岁了,一大摊子家务事,还这么热心为大家服务,是不是应该评她啊?”

    大家纷纷说道:“要说评她,是当之无愧!”“她年龄也四十多岁了,可她从来没说过自己年龄大记不住了的话,而且学字学得非常扎实,敢和年轻的比。”

    魏金花说道:“要评先进,我可不够格,要我说咱们夜样学习最积极的当数纪静雯,她是第一个够格的。”

    程队长说:“先说你,说完你,再说其他人。”

    韩文义说道:“魏金花当先进,我同意。头些日子,我和她打赌,大家都记得吧?她说学过的字都会写,我说要学过的字你都会写,我就姓你那个魏;如果有不会写的,你就姓我的韩。结果我真得提哪个字,她都能写上,我一看要输了,忽然看到她本子皮上她写的名字,‘魏’字右边的‘鬼’字是上下分家的,我如获至宝,就让她写‘魏’,她果然写‘鬼’字时,先写一撇,再写个“田”字,完了再写下边。我说她写错了,她不承认,说自己的名字还能写错?我俩找老师评理,老师说:‘你那样写是错了,虽不细看,看不出来,但笔顺确实不对。不过,这个字要说错,也怨我,因为,我们第一堂课教写姓名的时候,我应该发现你这个错字,给你纠正过来。可是我也没发现,所以,先错在老师。’其实,我那也是鸡蛋里挑骨头,不挑骨头,我就输了。那学过的字让我写,我也不敢保证一个不错。魏金花就是朵金花,应该评先进,她不是先进,谁还敢是先进啊!”

    有人立即打趣韩文义道:“这你自己承认输了,你可是男子汉大丈夫,说话就得算数,你应该改姓魏了,以后就叫你魏文义了。”

    有的也接音说道:“叫喂蚊子(魏文义的谐音)好听,以后就叫你喂蚊子吧。”

    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

    程队长说:“魏金花当先进是名副其实,不但自己刻苦学习,还带动大家学习,我也同意。”他又看了看大家,问:“还有不同意见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喊:“没有了。”

    程队长便说:“那我们举手表决,同意魏金花的请举起手来。”

    “哗——”地,满屋子人都举起了手,全票通过。

    程队长说:“魏金花不是提纪静雯吗?那你说说她的条件吧?”

    魏金花便说道:“不用我说,大家都看到了,她白天要到生产队干活,家里还有孩子,还养着猪鸡,可她晚上从来也没耽误,而且是上课学习最刻苦的一个。大家还记得她的‘识字我会写’吧?”

    有不知道的忙问:“什么‘识字我会写’,我怎么没听说过。”

    魏金花笑着说:“那让她老公崔怀武说说是怎么回事?”

    崔怀武不好意思说。

    魏金花又说:“还不好意思说,那是什么丢人的事?那是光荣的事!你不说,我说,头些日子,崔怀武有事要回家一趟,和纪静雯要钥匙,她竟听成“识字”,就说:‘识字我会写。’,崔怀武说:‘我要钥匙,你真学魔症了。’这纪静雯才明白是老公给她要钥匙。崔怀武,是不是有这事?不是我瞎编吧?”

    崔怀武说:“她都学魔症了,你们可别选她,再选上她,说不上更魔症到什么程度呢!”

    胡国栋也说:“纪静雯是学习是有点儿着迷了,今天打荞麦,别人都闲聊,她还嘟囔‘杈子’怎样写呢!不过,话说回来,她原来一个字都不识,现在可是比谁都学得好。要干成一件事,没有点着迷精神是不行的。”

    魏金花又说:“你们还没去她家看看呢!夜校号召每家把厨房里的用具都贴上纸签,可她家不但厨房用具,凡是屋里能贴的都贴上纸签了。什么门上c窗户上c墙上c连被垛都夹上纸条了,连灶坑都贴上了,旮旮旯旯都贴满了。你们说,她这种学习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

    大家便纷纷喊:“纪静雯算一个!”

    程队长说:“那好,同意的请举手!”

    “哗——”的一声,都举起了手。

    程队长说:“那纪静雯当选,全体通过了。”

    韩文义说道:“我提一个行不行?”

    程队长说:“行。你虽不是夜校的学员,但你天天参加,对夜校熟悉,你提吧。”

    韩文义说:“我提程凤荣。为什么提她呢?因为,原来我竟给她读书听,她原来就是蚂螂不叫蚂螂——就听听(蜻蜓),现在那书上的字认不少,囫囵半片地还能往下顺了。再这样学几个月,自己就能读书了。她现在不但晚上学,白天只要有时间也学,夜校教那些字不但都能学会,还余外学了不少字呢。她这样认真学习,我看也能算是个先进,所以我提她。”

    大家又议论起来,有的说:“她病病殃殃的,记忆力不算很好,可夜校学的字她都能记住,而且还都会写,是很有毅力。”有的说:“就是,我们没病没灾的,还赶不上她呢。”

    程队长也说:“大家说得对,她精神受到打击以来,从没有一天开心过。是最近学文化,让她从痛苦中走了出来,人也精神了,心情也开朗了,我替我妹妹感谢夜校给她带来的变化。她学习也非常用功,下决心要自己学会读书呢!大家提她,我也同意,她学习方面也算是个榜样。”

    大家一致同意,也举手通过了。接着又提出了刘清云,虽有人提出异议,说他是“书迷”,但大多数人都说他是扫盲里年龄最大的,“迷瞪”是他有病,并不是不乐意学习。他有“迷瞪”病,还能坚持学会每天的字,也算很用功了。最后大家也都同意他为先进。接着又提出了唐桂兰,她学习虽没有先提出的那几位那么刻苦,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通过了。接下来,就再没有人提了,看来学习积极的都提出来了。程队长便说:“如果没有提的了,那我们今天的学习先进者就是:魏金花c纪静雯c程凤荣c刘清云c唐桂兰。大家鼓掌通过。”

    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先进者很顺利地选出来了,程队长又说道:“咱们夜校学习标兵选出来了,我还想提两个人,他们不是扫盲对象,不在我们评选的范围,但他们为夜校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也应该给予奖励,就算是特别奖吧。我提出来,看大家有什么意见?”他停了停,才接着说下去,“一个是韩文义。他不是扫盲对象,但大家也看到了,他每天必到,而且是当了小老师,帮助不会的学员学文化。按理说,扫盲也没他什么事,在家歇歇多好,可他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贡献,这精神值得大家学习。那么肉也不能埋饭碗里吃了,该奖励的就应该奖励”

    他没说完,魏金花就说:“队长这一提议好,小义子别看嘴儿没个正经的,实际却不言不语地为大家做贡献。他天天晚上帮着高老师辅导学不会的社员,不嫌累不嫌烦,很有耐心,应该给予奖励。”

    程凤荣也说:“他白天一有时间就去辅导我,我学这些字,有他很大的功劳。”

    大家也说,别看他表面没个正形,可做什么事都是一把好手。都一致同意给他奖励。

    高志远也在心中默默地想: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谁做得好,都不会埋没的。他对大家也充满的感激。

    程队长又说:“那韩文义这个也算通过了。还有一个人,也不在咱们扫盲对象内,按理说他不用再扫盲了,就可以享享清福了。可是,他偏不,也要和年轻人一样学习”

    不等他说完,大家都纷纷说:“说的是潘木匠大叔吧?”

    程队长高兴地说道:“对了,就是潘木匠大叔。他五c六十岁了,还和我们年轻人一样学文化,这种不服老的精神,给我们做了榜样。我看从潘木匠大叔来学习后,再也没有人说自己年龄大了,记不住了。如果我们队的老年人也像潘木匠大叔一样学文化,那我们队可就真正成了文化村了。所以,我提议也给潘木匠大叔以特别奖。大家说同意不同意?”

    崔怀武说:“你那是什么给潘木匠大叔奖励,你那分明是打我们脸呢!”

    有的又接着说:“打就打吧,谁让我们不好好学来呢!”

    又有的说:“有潘木匠大叔比着,我们不好好学也得好好学了。同意潘木匠大叔当标兵,比着我们一起进步。”

    潘木匠高声说:“别选我,我不是扫盲的学员,这是评先进学员大会,我不多吃多占。我学两个字,也是为了自己,还是多选几个学员吧。”

    程队长说:“行了,大叔,你就别谦虚了,你不服老的学习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选你也是应该的。”

    大家也一致同意,评先进会胜利结束。可就要散会时,魏金花忽然说:“我还有个提议,耽误大家几分钟,听听我这提议行不行?我觉得水流千里归大海,我们夜校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最大的功劳是高老师。是他教得好,大家才有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以前也上夜校,怎么就没学着什么东西呢?这高老师才教两个月,就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不是老师的功劳吗?”

    胡国栋立即说:“这个提议好!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没有高老师教,我们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同意这个提议,给高老师特别奖。”

    韩文义也说:“你们就看着高老师天天想尽办法教大家学习,你们没看到他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呢!就说给大家编课本,那可不是个轻易就能干的活!高老师是白天想黑天想,得把那些字编到一起儿,还得合辙押韵,那可是个费脑子的活!可他没叫一声苦没叫一声累,这才叫默默无闻地为大家做无私的奉献呢!”

    纪静雯也说:“原来我也想学会字,也下功夫学来,可就是学不会。你说先学那字,一个字和一个字一点联系没有,数黑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越学越没了信心。现在,你说学了新的,还复习着旧的,越学越多,这不都是老师教得好啊!要说我们能学会字,这功劳那功劳,最大的功劳应该归高老师。我们谁都不应该得奖励,高老师也应该得奖励。”

    大家还要争着说,高志远忙说:“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可是,话说回来,我再怎么教,如果大家不是那样用功的学,也学不会啊!□□说‘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夜校能取得成绩,完全是大家刻苦学习取得的。所以,这功劳还是应该归大家。今晚上的会是从学员中评先进树榜样,我是老师,好好教大家是应该,不应该评我,评我,我也不能接受。”

    程队长笑着说:“这事啊,我看就得看大家的意见了,你为大家勤勤恳恳地工作,大家从心里感激你,所以才评你。我看这事也别争了,征求大家的意见吧,大家同意不同意给高老师奖励?”

    大家异口同声地喊:“同意!”

    程队长说:“那就少数服从多数吧,那我们特别奖就是三个人。”

    会议结束了,高志远本想评评先进学员,趁热打铁,把夜校的学习热情再提高一步,可万万没想到“引火烧身”,烧到自己头上来。回家的路上,韩文义倒是很高兴地向高志远说:“我长这么大,这是大年五更吃饺子——头一回当先进,做梦似的,我怎么还当了先进了呢?这得沾你的光了。你不教夜校,我也当不了先进”

    高志远忙说:“你这可说错了,不是你沾我的光,而是自从我当上了夜校老师,拖累你帮我做了不少活。就说晚上上课,你要不帮我,我一个人都辅导不过来。你每天在家看看书歇歇多好,非得帮我去受累,我应该感谢你才对。”

    “你是为了谁啊?你是为了大家,我学你帮大家做点儿事,是应该的。”他想了想又说,“你别说,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谁做得好谁做得孬,一眼就分得清。就说那魏金花吧,平时咋咋呼呼的,说我没个正形,我俩搁蒜臼子捣捣,是一个滋味,她也没个正形。可是到了节骨眼上,说的话都句句在理。”

    高志远也笑着说:“你这句话算说对了,你俩啊,别看好说好闹的,心地都很善良真诚,做事都很认真勤快,大家都很服你俩。”

    韩文义又高兴地说:“兄弟,还有件好事告诉你呢,黎巧芝给我回信了。”

    “什么时间?”

    “今天不打荞麦吗,休息时,我看她回家了,我就紧追上她,问她看我信了吗?有什么感觉?她什么话也没说,只说,你在这等着,就回家了。不大一会儿,她又出来了,把一封信悄悄塞到我手里,又回去了。”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信来,递给高志远,说,“你看看吧。”

    高志远忙挡回去,说:“她给你的信,我怎么能看呢?”

    “你怎么不能看?我有什么事还瞒你?”

    “这不是瞒不瞒的问题,这是对人尊重不尊重的问题,要是巧芝知道把她写给你的信给我看了,还不得恼你一辈子!她给你写的信,谁也不能给看!”

    “那有什么啊,她也说想我,看来她心里也有我,我打算再给她回信。”他看了看高志远,“你再帮我写封回信吧。“

    高志远立即说:“这信可不能回回找我替你写,没有老找人替写情书的理。她都给你回信了,说想你了,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向她说,就可以写了。你又不是不会写,什么事到你嘴里,都是一套一套的,这信还能难倒你!”

    “那我写,你给我看看总可以吧?”

    “情书情书,就是两人之间感情的传递,不应让别人掺合。”

    “我和你是别人吗?你没听人说吗,咱俩好的是一个人。”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他俩说着话,到了韩文义家,就分手了。

    高志远却陷入了沉思:韩文义给黎巧芝的信,有回信了,他给刘月芬的信怎样了呢?他给她夹在书里,她不会看不到吧?会不会被别人发现?她为什么不给他回信呢?可又一想,她一是在家写信可能不方便,再是写了又如何给他呢?他也没有韩文义的胆量,时不时地就跟在黎巧芝的后面,她即便是写了信,也发不出来啊?他又想能找个什么机会,让他与她单独接触,问问她信的事呢?他又想念割地的那些日子,那时为什么就不敢给她写信呢?如果那时写,不随时都可以收到她的信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晚上到了家,他照常写日记。现在写日记,不用再坐在炕上盘着腿了,而是可以坐在地上的凳子上,像学生一样读书写字了。这得感谢潘木匠大叔,他把木料送到潘木匠铺,没用几天,潘木匠大叔就说桌子凳做好了,让他搬回来。他到那一看,简直惊呆了:他本来想钉在一起就行了,没想到潘木匠大叔是卯是卯榫是榫,严实合缝,而且打磨得光滑细腻,漂亮极了。他感动得都不知向潘木匠大叔说什么好了。

    潘木匠大叔去笑呵呵地说:“你为大家学文化下那么大辛苦,我给你好好做做桌子凳子,也是应该的。”

    从使用上这桌子凳子后,他又有回到学校的感觉,晚上学习多长时间,腿再也不痛不麻了,他从心里感谢潘木匠大叔。

    第二天,程队长对他说,会计已把奖品买回来了,晚上要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进行发奖。

    高志远说:“不用开全体社员大会吧?就是奖励先进学员,就在夜校发奖就行。”

    程队长严肃地说:“不行,扫盲是生产队的政治任务,我们已取得很大成绩,一定要大造声势,乘胜前进,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志远听着他冠冕堂皇的一大套官话,心里不觉暗自好笑:人们都说他好大喜功,喜欢自吹自擂,果然如此。

    程队长又接着说:“晚上开会的议程,让胡国栋主持,你做先进学员的事迹介绍,你最熟悉了,介绍清楚了,特别奖,我介绍,再安排两个先进代表和社员代表发言。”

    高志远听他说得这么郑重,就说:“我看不用特意安排先进代表和社员代表发言,因为,刻意安排,就得提前告诉他们准备,他们要是随便说,还有说的,要是让他们特意准备,一拘束,反而说不好了。”

    程队长采用了高志远的建议,就说:“那就自由发言,随便说。”

    晚上刚吃完饭,就听胡国栋在全村南北地喊起来:“晚上开全体社员大会,每个社员都必须参加,马上到夜校开会去!”

    高志远已提前到了夜校,用小学校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上 “奖励学习先进者大会”几个大字,边边角角上,简单地勾勒出彩带大花的图案。虽很简单,但却显得很喜庆,很红火。

    社员们很长时间没开会了,不知有什么事,所以来得很齐。本来就不宽绰的教室,被挤得满满的。大家看着黑板上的字,互相交头接耳的说着,人人的脸上都漾满了喜悦。

    胡国栋看人来得差不多了,就大声地说:“我们现在开会了。会议的内容在黑板上写着呢,是奖励在夜校学习先进的学员,他们是谁呢?怎么先进的?下面就由高老师给大家介绍,大家欢迎了。”

    社员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高志远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起来。这些先进学员,对他来说是了如指掌,成竹在胸,他如数家珍和大家像唠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既没有做报告的官样文章,也没有冠冕堂皇的辞藻,都是土话实话,让社员们既惊奇又觉得亲切。社员们都专注地听着,没有一个说闲话的声音。

    黎巧芝和刘月芬也来了,就坐在前排,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高志远不时地看刘月芬一眼,刘月芬那渴望的正紧紧盯着他眼神让他心里一颤,那是他期盼的眼神,那是传递心声的眼神,那是不用说话,也能令人明白的眼神。

    高志远详细地介绍的几位先进学员的先进事迹,说得都是实事,没一点儿虚夸,说得大家都心服口服。

    他介绍完后,程队长站起来说:“先进学员由高老师介绍了,我下面还要介绍三位特别奖的获得者。一名是韩文义,他不是扫盲的对象,可他天天来夜校,帮助不识字的学员讲啊,记啊,成了咱们夜校的二老师,对扫盲工作帮助很大,所以,被评为特别奖。他的先进事迹也告诉我们有文化的年青人,要向他学习。你有文化了,不要忘记还有没有文化的人,你也要尽你所能帮助他们,这是一个青年人的义务和责任。如我们有的小年青的,父母在扫盲,你就应该在家里尽量帮助他们,让他们多认字,争取尽早扫除文盲。如果你父母已扫除文盲了,也欢迎你到夜校来,当小先生,帮助不识字的扫除文盲。韩文义作为一个年青人,做到了这一点,所以,给予他特别奖是应该的。还有一个人,也不是扫盲对象,他已五十多岁了,早超过了扫盲年龄,可他天天坚持到夜校学习,像小学生一样写啊记啊,也有决心和大家一样扫除文盲,他就是潘木匠大叔。大家说说,他这么大岁数了,就应该享享清福了,可他人老心不老,老当益壮,还和年轻人一样比着学文化,不应该受到奖励吗?我们队的老年人,如果都像他似的,那我们队不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村了吗?还有一位,是最该受到奖励的,那就是教夜校的高老师。这不用我说,大家都清楚,高老师为我们夜校下了多少功夫,付出多少辛苦啊!不说他每天晚上都精心备课,想尽办法让学员们学得有兴趣学得快记得牢,也不说他为教好夜校费尽了多少心思,就但说他编课本,得付出多少心血啊!那得考虑好该学哪些字,而且还得有系统,还得编成顺口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正因为他下这样的辛苦,才使我们夜校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所以,他是最应该得到奖励的。我们今天除了奖励五名先进学员外,还有三名特别奖。下面就让我们鼓掌通过!”

    大家热烈地鼓起掌来。

    胡国栋又接着说:“那下面,就由程队长给获奖的模范颁奖。我喊到谁的名字,谁就上台来领奖来。”接着,他便喊道,“魏金花。”

    魏金花站起来,高兴地说:“我领奖,那可是赚着了!你们想,学文化是为了自己识字,是为了自己方便,好好学是应该的,还给奖励,这不是赚着了吗?要说这个奖奖给高老师是最应该的,他是为大家服务,无私奉献,我得奖,心里都愧得慌!”

    有的开玩笑说:“那你别领了,把你那份奖给高老师吧。”

    她也笑着说:“我也这样想呢。”

    她笑着上台领了奖。接着叫到纪静雯的名字,纪静雯却不好意思上台,跟前的人推着她,说:“领奖是好事,怎么还腼腆起来了。”

    大家也使劲地鼓起掌来。纪静雯只得硬着头皮,上台领了奖。

    接着又叫到程凤荣的名字。程凤荣站起来,一边往台上走,一边说:“我没想到我还能学会识字,这都是高老师教得好,我要谢谢高老师。”她领了奖,又向大伙说,“我绝不虚拿这个奖,我有决心一定扫除文盲,争取能读书看报。”

    大家听她那发自肺腑的真诚的话语,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接下来叫到刘清云,唐桂兰,韩文义,都依次领了奖。当叫到潘玉贵时,潘木匠乐呵呵地说:“我到夜校学着字解着闷还受着奖,这好事上哪找去!我希望我们老年人都来夜校学习学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高兴地领了奖。

    最后叫到高志远,大家更热烈地鼓起掌来,高志远领了奖,掌声还经久不息,从掌声中证明了大家对高志远的尊重和敬佩!

    颁奖大会圆满结束,这是给夜校过去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新的更大飞跃的开始,夜校将会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更好地开展下去。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